的统一。】
板书设计
我会读书 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学会好的读书方法
6. 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初步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位。
知识目标: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了解与湖北省相邻的省份及它们的方位。
教学重点
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了解与湖北省相邻的省份及它们的方位。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说乡音、话家乡
1. 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的家乡,家乡话也各不相同。谁来用自己的乡音来介绍自己的家乡?也请同学们通过他的乡音来猜一猜他的家乡是哪里。
2. 学生活动。点生说自己的家乡话来介绍自己的家乡,请同学们猜他的家乡。 3.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6页,看看书上的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4.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家乡,并给家乡涂上颜色。
5. 请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家乡在哪里?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6. 小组讨论:家乡的产物 英雄人物
7.教师小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腹地中心,主产小麦和水稻,是“鱼米之乡”,宇航员聂海胜是家乡人,运动员杨威、李小双、程飞都是我们的老乡。
【设计意图:“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可以说,乡音是一个人家乡的深深的烙印。所以在本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说乡音,话家乡”,在浓浓的乡音中激发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在对家乡感性的认识基础上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
活动二:看地图、找家乡
1.师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天,我们再认识四个方位。西北、东北、西南、东南。
2.请同学们将湖北找出来涂上红色。师:你们觉得湖北像什么呢?说一说我们的邻居是谁?家乡湖北与哪些省市相邻?这些省市在家乡的哪些方位? 3.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 4.班级抢答题,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湖北的东面是________,北面是________,南面是_______,西面是________,西北面是_________,东南面是_________。
5.师:同学们,湖北的省级行政中心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武汉也就是湖北的省会。
6. 请翻开书37面,说说你从书上懂得了哪些有关湖北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湖北的知识呢?
7.老师送你们一首关于湖北方位的儿歌。请大家读一读。
湖北位于国中央,省会武汉连四方,东边江西南湖南,西有重庆和四川,北邻河南和陕西,交通便利鱼米乡。
【设计意图:在本教学环节中,采用了教师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学习的兴趣;在交流、参与中达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
爱家乡 爱祖国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随着小学中年级学生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让学生在学习社区知识的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本话题教学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他们还没有构建起一个较为全面或具体的家乡乃至祖国的意识,对于家乡的概念是简单而又模糊的。教师要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认识家乡、探究家乡、分析家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了解与湖北省相邻的省份及它们的方位。教学难点是: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位。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是最能体现相关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课程的特点,在设计时,注重了将有关的地理常识和热爱家乡的教育相结合,将地理常识融合在热爱家乡的教育之中,努力让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服务。这节课,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学习的兴趣;在交流、参与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活动一:找老乡、颂家乡
1. 师出示湖北省地图。再来找一找你的家乡在哪里?并且填一填教材第39页。 2. 学生小组活动:“找老乡”。请来自同一地区的学生组成“老乡团”,通过不同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人文风俗、家乡特产、风景名胜等。
3.学生小组活动展示。教师相机点评。小结:家乡就是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家乡也有不同的界定的。我们在县内习惯把乡镇作为家乡,在省内把县市作为家乡,出了省就把省称为“家乡”,出国了就把祖国(中国)称为“家乡”。不管我们长大后到哪里工作,我们都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家乡永远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做贡献。
4.师出示组图介绍湖北概貌。师小结:通过对地图的观察,我们对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湖北有着“千湖之省”的美誉,就请同学们通过查找地图、电脑、图书等途径去了解分布在我省的湖泊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老乡团”的活动展示,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家乡的自豪之情中。再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小结,深化家乡的概念,深化祖国的概念,升华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在最后引导学生开展课后调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看地图、找家乡
1.师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天,我们再认识四个方位。西北、东北、西南、东南。
2.请同学们将湖北找出来涂上红色。师:你们觉得湖北像什么呢?说一说我们的邻居是谁?家乡湖北与哪些省市相邻?这些省市在家乡的哪些方位? 3.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 4.班级抢答题,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5.师:同学们,湖北的省级行政中心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武汉也就是湖北的
省会。
6. 请翻开书37面,说说你从书上懂得了哪些有关湖北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湖北的知识呢?
7.老师送你们一首关于湖北方位的儿歌。请大家读一读。
湖北位于国中央,省会武汉连四方,东边江西南湖南,西有重庆和四川,北邻河南和陕西,交通便利鱼米乡。
总结:在本教学环节中,采用了教师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学习的兴趣;在交流、参与中达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
爱家乡 爱祖国
7. 长江两岸是家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 谈话导入,初识“家乡水”
1.出示湖北省地图。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湖北省的地图。同学们,从形状上看,你认为它像什么呀?对,是一只青蛙。青蛙喜欢生活在哪里呢?对,水里。再仔细观察图例?哦,这些蓝色表示湖泊、河流和水库。看,长江穿省而过,滋养着两岸人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家乡的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看一看、谈一谈。仔细看图,发现我省自然环境特点(引导从颜色上发现。)——多、
广。水道纵横交错、湖泊众多、誉为“千湖之省”。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由地图入手,初步建立起湖北省水域情况的初步的、直观概念——多、广,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活动二: 活动探究,了解“家乡水”
1.读一读。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小资料。生谈感受。师小结:看来,“千湖之省”真是名不虚传。
2. 查一查。“千湖之省”的由来。历史上,湖北省大小湖泊的确有一千多个。这些星罗棋布的湖泊都是远古时代的大泽——“云梦泽”留下的遗迹。“泽”:聚水的地方。
3.比一比。介绍自己通过调查了解的江河、湖泊的名称、位置、特点等。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后再进行全班展示。
4.找一找。在地图上把流经我省主要的河流、湖泊标识出来。(先小组合作后指名到台上标识。)长江、汉江、清江(枝江、荆江、)洪湖、东湖
5.想一想。这些河流、湖泊分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你家附近有些什么河流、湖泊?它们带给你哪些回忆?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参与学生小组讨论。(美化环境;调节气温;提供水源、水产品等)
6.唱一唱。师播放《洪湖水浪打浪》学生试着哼唱。 7.问一问。(1)知道我们汉阳的“六湖连通”吗?(2)南岸咀为什么称为“中国角”?
8.小结:江城武汉,百湖之市。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两江三镇水网纵横,这是大武汉显著的城市特征。
活动三: 引发思考,保护“家乡水”
1.读一读。
(1)湖北面积在3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目前有300个左右,大部分集中于汉江平原。(1962年以前有1066个。)
(2)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武汉中心城区湖泊数已由100多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近30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9万余亩缩减到8万余亩。
(3)你去过黑泥湖路、黄孝河路、杨汊湖、范湖吗?你看到了些什么?
2.想一想。湖泊为什么减少了?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办?生交流、讨论。 3. 写一写。写一份保护家乡水的倡议书或以“家乡的水”为主题,以保护水资源为中心,举行一次手抄小报展览,唤起全体师生乃至市民节水、保水的意识。
4.小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家乡的水滋养了我们。我们也要更加爱护我们的家乡水。
板书设计
了 解
热 爱 家乡的水
保 护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风光,感受长江之美
1. 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 交流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3.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入手,直观的感受长江的美丽风光,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活动二: 回顾历史,感悟治理之需
1. 看一看。回顾灾难。可是长江也会发脾气,也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图片:98年长江的洪灾)(旁白:据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多年中,平均长江共发生大小洪灾200多次,平均10年1次。1998年8月,长江中上游地区受到强降水的影响,长江水位一度达到历史最高。长江多处决堤,长江水肆虐地淹没农田,冲垮房屋,人们不得不举家逃生,有的甚至还来不及逃命……)
2. 说一说。学生交流: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3.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4.小结:为了根治长江水患,开发水利资源,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1956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长江美景后,呈现长江水患的图片和有关资料,通过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也使学生明白了三峡工程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 盘点数据,领略宏伟气势
1. 师: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播放新闻片段)
2. 看一看。师出示三峡工程有关数据资料。
3.说一说。其中哪些数据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4.教师展示三峡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的图片。 5.探究工程功能: (1)防洪。(看一看,算一算,感知大坝的雄伟壮观和巨大的防洪能力。)(2)发电。(找一找,说一说,电可以输送到哪些地方。)
(3)航运。(猜一猜,看一看,了解双线五级船闸,船只如何过大坝) (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
6.写一写。这项“造福人民的伟大的工程”还体现在它有许多世界之最。说一说“三峡工程之最”并写一写。
7.小结:历经半个多世纪,工程建设16年,中国终于建成了这座世界上最宏伟的水电工程。实现了百年来“高峡出平湖” 的梦想!
【设计意图:三峡工程的宏伟除了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感受之外,在教学中通过抓有
关数据,引导学生算一算、比一比,把抽象的宏伟、大、多,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相联系,变得具体,也使得三峡工程的宏伟更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
板书设计
农业
物产 渔业
林业
矿产 土特产
第三课时
活动一 : 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1. 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老师说比赛规则: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猜,老师出示一样特产,自己组的成员可以有三次机会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可以说出有关特产的名称和产地的字,不然就算犯规无效。
2. 点生谈感受。 3.小结:刚才的这些都是我们湖北省的特产。同学们是否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物产知多少》,一起来感受家乡的富饶。
【设计意图:通过猜物产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巧妙的揭示了本科的教学内容。】 活动二 : 物产博览,引导探究
1. 看一看。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家乡物产。
2. 师介绍:物产包括自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矿产、土特产等。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物产博览会”吧!
3.学生组成“老乡团”,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物产的实物、图片及有关介绍等。 4.班级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介绍边往黑板上贴画或写有关当地的物产、美味佳肴、小吃、土特产的名称和特点的小卡片。带有家乡物产的同学展示实物,介绍其名称及特点,还可以请同学们尝一尝。
5.学生把知道的家乡物产标记在教科书上。 6.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7.小结:看来我们的家乡湖北真是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在此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课前调查和课堂上的 “老乡团”小组合作学习,围绕“家乡物产博览”展开探究,交流和展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家乡的物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也激发了更多同学的关注。】 活动三: 物产推销,深化认知
1. 师:家乡的名优特产,是家乡人的骄傲,怎样才能使家乡的名优物产更出名、更受人们欢迎呢?谈谈你的金点子。
2. 你有什么金点子吗?小组交流或自己设计广告词。
3.反馈,比比谁是智多星?将自己的金点子和广告词在全班交流。
4.小结:从这一个个金点子里,和这一条条广告词中,我看到了大家的智慧,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家乡物产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加深对家乡物产的认识,通过给自己家乡物产进行宣传,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家乡物产知多少 丰富多彩
特 点 补充资料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活动一 : 家乡的习俗
1. 师: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习俗是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它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你们对家乡的传统习俗又了解多少?
2. “老乡团”小组交流自己家乡所特有的习俗。 3.学生反馈展示。(预设:鄂西土家族有哭嫁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汉阳的归元寺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就会举办庙会等)
4.读一读。大家一起来把书上50页的民俗童谣诵读一读吧!
5.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地杰人灵,民风淳朴,这些有趣的民俗背后有着我们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引人无限遐思。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在学生课前对家乡习俗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围绕小话题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活动二: 说说家乡话
1. 师:在春秋战国时,我们这里称“楚”,我们是“楚人”,有俗话说“惟楚有才”,说得就是我们这里的人。那你们知道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吗?这首长篇诗歌就是用楚地的方言写作的,今天,让我们也来说说家话吧。
2. 武汉话大测试。以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
3.方言大家猜。其实在湖北省内的其他地方还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请不同地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家乡话。请你猜一猜他说的是什么?
4.小结:方言不通给我们带来多少的误会啊!所以说普通话很重要。但是,远在他乡的时候,听到自己的家乡话又会倍感亲切。
【设计意图:在本教学环节中设置了两个小游戏“武汉话大测试”和“方言大家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各地方言有所了解,也激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三: 学唱家乡戏
1.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多有趣的方言,那知道用我们方言所演唱的戏曲吗? 2. 生阅读教材第51页,了解家乡戏。 3.师播放汉剧、楚剧、黄梅戏片段。 4.学唱黄梅戏《女驸马》(播放《女驸马》,出示唱词。全班跟学。) 5.点生表演。并请他谈谈自己的感受。
6.小结:家乡戏也充分的代表了我们家乡的风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家乡戏的了解和学唱,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有趣的家乡风情 习俗 家乡话 家乡戏
第五课时
设计思路
1.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2.课前调查,让学生提高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应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针对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3.引导学生有效开展活动。活动中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非常重要,要作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活动一: 引发思考,保护“家乡水”
1.读一读。
(1)湖北面积在3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目前有300个左右,大部分集中于汉江平原。(1962年以前有1066个。)
(2)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武汉中心城区湖泊数已由100多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近30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9万余亩缩减到8万余亩。
(3)你去过黑泥湖路、黄孝河路、杨汊湖、范湖吗?你看到了些什么?
2.想一想。湖泊为什么减少了?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办?生交流、讨论。 3. 写一写。写一份保护家乡水的倡议书或以“家乡的水”为主题,以保护水资源为中心,举行一次手抄小报展览,唤起全体师生乃至市民节水、保水的意识。
4.小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家乡的水滋养了我们。我们也要更加爱护我们的家乡水。
【设计意图:通过有关水资源现状的资料补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资源的现状,一起讨论水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并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保护家乡的水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引导学生把对家乡水的爱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由感性的抒发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和行动。】
活动二: 说说家乡话
1. 师:在春秋战国时,我们这里称“楚”,我们是“楚人”,有俗话说“惟楚有才”,说得就是我们这里的人。那你们知道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吗?这首长篇诗歌就是用楚地的方言写作的,今天,让我们也来说说家话吧。
2. 武汉话大测试。以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
3.方言大家猜。其实在湖北省内的其他地方还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请不同地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家乡话。请你猜一猜他说的是什么?
4.小结:方言不通给我们带来多少的误会啊!所以说普通话很重要。但是,远在他乡的时候,听到自己的家乡话又会倍感亲切。
【设计意图:在本教学环节中设置了两个小游戏“武汉话大测试”和“方言大家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各地方言有所了解,也激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了 解
热 爱 家乡的水
保 护
课后反思:
8. 说说家乡的故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八课《说说家乡的故事》。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由组成小组,确定自己寻访的目标和方式。
2.品德与社会课重视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课前应让学生有足够的体验和材料来参与学习的过程。
3. 课前对学生的指导要充分,这是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方法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家乡的名人,向他们学习,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寻访活动。
知识目标:知道一些家乡的传说故事,了解家乡历史及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名人,向他们学习。知道一些家乡的传说故事,了解家乡历史及文化。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寻访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家乡名人我知晓
1. 师:同学们,“唯楚有才”是夸咱们家乡湖北是人才辈出之地。你知道哪些令人崇敬的家乡先辈呢?先在小组内简单的介绍介绍吧!
2.全班交流。(屈原、陆羽、孟浩然、米蒂、李时珍、闻一多、李四光等。) 3.小结:咱们家乡真可谓人杰地灵,让世界震惊的名人不少都出自咱湖北啊! 【设计意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生在知识的积淀中初步了解过家乡的不少历史名人,为进一步寻访名人预热。】
活动二:寻访名人
1.师:咱们家乡的历史名人可真多呀,你们想进一步去了解他们吗?将你们课前分组了解到的名人故事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下,好吗?
2.全班交流。(预设:屈原、孟浩然、李时珍、李四光、闻一多) 3.教师在学生交流时相机出示有关人物的影像资料。
4.师:他们的确为我们人类的进步付出了很多,听了他们的故事,有什么想说的吗?和你的同桌谈谈吧!
5.小结:你们的发言让我感动,相信在这节课上你们一定收获了不少。课下有机会你们
还可以逐一亲自踏上探寻名人的意义之旅!
【设计意图:学生在亲自收集家乡历史名人故事的同时能感受到名人身上的闪光点,令人崇敬之处,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8.说说家乡的故事——令人崇敬的先辈
唯楚有才
屈原、孟浩然、李时珍、闻一多、李四光??
第二课时
活动一:家乡的名胜古迹
1.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许多令人崇敬的家乡先辈的励志故事。这节课我们就继续领略咱家乡灿烂的文化和不朽的文明!
2.全班交流有关介绍家乡名胜古迹的各种资料,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影音资料。(黄鹤楼、睛川阁、古琴台、东坡赤壁、周郎赤壁、西山风景区、西塞山景区、武落钟离山、神农祭坛、神农绝顶、李时珍陵园、屈家岭遗址、襄阳城、荆州古城、三袁故里、董永公园、屈原故里)
3.师:看来家乡的名胜古迹的确不少呀,此时你想说点什么,想做点什么呢?
4.师:但是在古迹前我们总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出示58页图),针对这种现象你想说点什么呢,说说你的建议!
5学生组内交流。
6小结:名胜古迹和历史人物纪念地,它们是我们家乡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爱护。
【设计意图:在领略家乡名胜古迹的同时,发现不和谐的音符,能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萌发学生对古迹的爱惜之情。】
活动二:家乡的民间传说
1. 师:咱们家乡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琴台”就因 古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而得名啊!课前你都搜集了哪些家乡的民间传说呢,赶紧说给我们听一听吧!
2.通过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故事说一说。(预设:神农架的《老君山传说》、黄鹤楼、孝感、汉阳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炎帝神农氏尝百草、龟山与蛇山、钟祥、珞珈山……)
3.师: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呢?
4.全班交流感情。
5.小结:这些美丽的传说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机会的话我们一起把这些美丽的传说种进更多人的心里!
【设计意图:大家一起分享家乡的民间传说不仅能徜徉于美好的想象中,更能燃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8.说说家乡的故事——灿烂的一页
名胜古迹 民间传说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学情分析
小学中年级学生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学生在学习社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很有必要的。
中年级学生已经会进行简单的课前资料收集的工作,但对本课中的“寻访”还有些疑惑,对寻访的目标、方式、记录还不熟悉。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家乡的名人,向他们学习。知道一些家乡的传说故事,了解家乡历史及文化。教学难点是:学会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寻访活动。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由组成小组,确定自己寻访的目标和方式。
2.品德与社会课重视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课前应让学生有足够的体验和材料来参与学习的过程。
3. 课前对学生的指导要充分,这是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方法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活动一:寻访名人
1.师:咱们家乡的历史名人可真多呀,你们想进一步去了解他们吗?将你们课前分组了解到的名人故事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下,好吗?
2.全班交流。(预设:屈原、孟浩然、李时珍、李四光、闻一多) 3.教师在学生交流时相机出示有关人物的影像资料。
4.师:他们的确为我们人类的进步付出了很多,听了他们的故事,有什么想说的吗?和你的同桌谈谈吧!
5.小结:你们的发言让我感动,相信在这节课上你们一定收获了不少。课下有机会你们还可以逐一亲自踏上探寻名人的意义之旅!
【设计意图:学生在亲自收集家乡历史名人故事的同时能感受到名人身上的闪光点,令人崇敬之处,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家乡的民间传说
1. 师:咱们家乡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琴台”就因 古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而得名啊!课前你都搜集了哪些家乡的民间传说呢,赶紧说给我们听一听吧!
2.通过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故事说一说。(预设:神农架的《老君山传说》、黄鹤楼、孝感、汉阳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炎帝神农氏尝百草、龟山与蛇山、钟祥、珞珈山……)
3.师: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呢? 4.全班交流感情。
5.小结:这些美丽的传说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机会的话我们一起把这些美丽的传说种进更多人的心里!
【设计意图:大家一起分享家乡的民间传说不仅能徜徉于美好的想象中,更能燃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8.说说家乡的故事 令人崇敬的先辈 唯楚有才 灿烂的一页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鄂教版小学四年级思品第三单元教案(DOC)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