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90满分:100课程名称:(1191)《中国旅游地理》 分钟 分
一、 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道题2.0分,共40.0分) 随机出题,建议核对题目一致在下载。判断单选蓝色颜色即是答案。 1. 对国际游客的界定一是时间上有要求;二是地域上有要求,三是旅游目的。 对 错 2. 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称之为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对 错 3. 替代性——产生在两个性质相同的旅游地之间。 对 错 4.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不仅揭示旅游行为的规律,更重要的是用以指导旅游经营者的市场开发、旅游地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宾馆选址等主要经济行为。 对 错 5. 因为某一特殊原因所引起的,如各国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或活动我们把它称为非稳定性客流。 对 错 6. 旅游偏好对旅游决策有影响。 对 错 7. 细菌和病虫害对某些文物古迹的影响比较明显。 对 错 8. 旅游发展对旅游资源也会造成的一些破坏。 对 错 9. 我国的绝大多数高原,成为中外游客神往的地方。 对 错 10. 国内外学者常使用旅游吸引因素这一概念,其范围非常广泛,除包含旅游资源的部分后,还包含了完善的会议设施、商务办公设备等具象因素和社会风气、文明程度等较为抽象的因素。 对 错 11. 经济发达程度、国家间地区经济贸易的开放程度也是影响旅游客流形成的因素。 对 错 12. 20世纪60至80年代是欧洲旅游业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旅游业广泛普及阶段。 对 错 13. 因山崩、火山熔岩、泥石流等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叫河迹湖。 对 错 14. 旅游地理学不仅是应用性学科,也是新兴的边缘学科。 对 错 15. 对于最大信息获取量和最高满意度的追求,使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倾向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对 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