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5)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16 本文由狙击你的心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粮油储藏品质判定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食油等粮

油的储藏品质控制指标。

小麦和玉米储藏品质控制指标

小麦 项目 宜存 回归评分值 脂肪酸值,mgkOH/ --- 100g 粘度,mm /s 面筋吸水量,% 品尝评分值,分 色泽 气味

≥4 ≥180 ≥70 正常 正常 <4 <180 <70-≥60 正常 正常 --- --- <60 不正常 有异味 --- --- ≥70 正常 正常 --- --- <70-≥60 正常 正常 --- --- <60 不正常 有异味 --- --- ≤40 >40—≤70 >70 --- 不宜存 --- 陈化 --- 宜存 ≥70 不宜存 <70 陈化 --- 玉米 31 食油储藏

品质控制指标

大豆油,菜籽油 花生油,葵花籽油 项 目 宜 存 宜 存 陈 化 宜 存 宜 存 陈 化 过氧化值

回归评分值(Y)按下式计算:

Y玉米=80.5+0.10×发芽率-0.34×脂肪酸值

公式中的发芽率、脂肪酸值和粘度均为被检查储粮样品测定的数据。 小麦熟食品尝试验应按操作规程进行制粉、发酵和蒸制馒头等手续,根据熟食品的色、香、味及外观性状、适口性等项目进行品评,其中以滋味、气味为主。品尝评分按下表纪录。 品评记录表 样 号 气 味 外 观 色 泽

综合评分以品质一般正常者定为60分;优于一般者为70分、80分、90分、l00分。具有不正常气味、滋味、适口性差者可定为50分以下(10~40分),有严重异味者可定为“0”分。品评人数以8~10人为宜,根据每人的评分结果加以整理、统计。品尝还应考虑当地大多数群众的食用习惯,凡综合评分在60分以上者,必须是大多数消费者所能接受的,而综合评

≤8 >8–≤12 >12 ≤12 >>4 ≤3.5 >>>20 >4 酸 价 ≤3.5 结构或粘 滋 味 综合评分

上述各种粮油的各项指标只限于在储藏过程中未发生过发热、霉变、

分在60分以下者,即为大多数消费者所不能接受的。

酸败等正常的粮油,测定各项指标时,必须按标准的测定方法进行。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地区,也可根据“储粮品质控制指标及测定方法”组织品尝鉴定小组,用品尝方法评定储粮品质。

(3)储藏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宜存、不宜存、陈化的判定 储藏品质控制指标适用于安全水分条件下正常储藏的无污染的粮油。 各种粮油宜存、不宜存、陈化的判定规则: ①小麦

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小麦;但是,品尝指标是参考指标,不是判定指标;判定小麦是否陈化,则以品尝指标为准。但色泽、气味是参考指标,不是判定指标。 ②玉米

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玉米;但是,回归评分值是参考指标,不是判定指标;判定玉米是否陈化,则以脂肪酸值为准。但是,品尝和色泽、气味是参考指标,不是判定指标。 ③食油

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食油;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陈化”规定的,即判定为陈化食油。 4、延缓陈化的途径

粮油在储藏期间,随着时间的延长,陈化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陈化的进程又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所以,可通过改善储粮环境和采用储

藏技术延缓粮油陈化,保持其新鲜度。根据影响粮油陈化的诸多因素分析,在粮油储藏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仓房条件,造成低温、低湿的储粮环境;或者采用气调储藏、“双低”、“三低”储藏等储粮技术,抑制虫、霉危害;减少粮堆中的杂质,提高净度等措施,以控制粮油旺盛的代谢活动,均可延缓粮油陈化速度。 5、陈化与粮油储藏的关系

粮油陈化后,新鲜度和发芽率下降,食用品质和种用品质降低,商品的质量下降,并且价格也降低。因此,为了保证粮油的品质,满足消费者生活的需要,对长期储藏的粮油,应有计划地进行推陈储新,并尽可能创造低温、干燥的储粮环境条件,延缓陈化的进程。 六、粮油储藏技术 (一) 常规储藏

常规储藏是指粮油经过干燥入仓后,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对粮油采用适时通风或密闭的办法进行保管。它是粮食系统多年来普遍使用的储藏方法。

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与密闭是最基本的储粮技术,二者是为达到确保储粮安全这一目

的的两个方面。即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适时对粮油通风降温、降水,然后又及时密闭,以降低外界高温高湿的影响,使粮油较长时间保持低温、干燥状态,以达到安全储藏目的。 (1)自然通风储藏技术

①自然通风原则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空气自然对流,将外界干燥、低温的空气与粮堆内

的湿热空气进行交换,达到降低粮油温度、水分目的。储粮通风原理,是基于粮堆具有空隙,空气通过粮堆空气能够渗透的性质。

自然通风的原则必须把握空气温、湿度应低于粮油温度和粮油平衡水分为前提。即合理选择通风时机,最好能达到既降温又降水分目的。如果不能同时达到,应尽量争取在不增加粮温的前提下通风降水,或者在不增加水分的前提下通风降温。但在实践中不可能测定时刻变化的空气参数来采取相应措施,主要是抓住季节性有利时机,进行长期性的连续通风,除雨、雾、雪天外,在不产生结露、增湿、升温的条件下,就可以任其对流。

②自然通风条件

要使通风达到预期目的,就要求通风必须合理,否则会适得其反。要想做到合理通风,不仅要求能把握有利的气候和季节,同时还要求必须根据气温、气湿、仓温、仓湿、粮温、粮油水分以及粮油的吸湿平衡原理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加以确定。

一般情况下,当大气湿度小于70%,外温低于粮温5℃度,通风对降温、降水都有利,可以通风。但在雨、雪、雾天气,大气湿度处于或接近饱和状态,一般不宜通风。

从全年气温变化规律看,一年当中,春夏是气温上升季节,秋冬则是气温下降季节。气温下降时期,气温一般低于仓温或粮温,是自然通风的大好时机,就以通风为主。而气温上升季节,对水分小,粮温低的储粮,或趁热进仓密闭杀虫的储粮,应该密闭。但对新收获的高水分粮,或晒后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7967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