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诗歌与哲学的古老纷争_柏拉图_哲_省略_ilosophia_的思想史研究_张巍(1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时光还在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诗歌与哲学的古老纷争

了一个虚构的框架:在一场想象的审讯中,一位名叫吕西马库斯的人告发伊索克拉底,说他腐蚀青年,教唆他们如何把没理的说成有理的,如何在法庭上强词夺理,违背正义而胜诉。若被

①这场虚构的审判让听众很容易联想起柏拉图描述过的公元告有罪,控告人提起的刑罚是死刑。

前399年那场真实的审判。的确,《关于财产交换的演说》对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多处

②影射,这清楚地表明,伊索克拉底的自我辩护词与柏拉图的作品之间有着文本交织的关系。

为什么伊索克拉底要以受审判的苏格拉底为原型,尤其是以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为《关于财产交换的演说》的潜文本(subtext)?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柏拉图竞争哲学的称号。为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争夺哲学的所有权,目的是把与柏拉图的对抗提升到平等的层次。换言之,教育的竞争摆在了哲学的“竞技场”里上演。

在这篇演说词的序言里,伊索克拉底就已经宣告他将会“开诚布公地讨论哲学并阐明它的③到了第270—271节,他正式提出对哲学的定义:效力”。

因为在我看来,既然某些人所谓的哲学并不与这个名称相匹配,由我来为你们定义和

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就是合适的。有关这个问题我的见解恰好很简单:由于凭借人的本性无法获得真知,即那种我们一旦拥有便知道做什么和说什么的知识,我认为那些人可以算作智慧的,他们依赖判断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现什么是最好的,并且我称呼这样的人为哲学家,他们从事的研究可以让他们尽快获致这种实用智慧(phronēsis)。

首先,这个定义包含了对“有智慧者”和“哲学家”的区分。“有智慧者”是那些已经拥有依赖于判断的实用智慧的人,而“哲学家”则是那些仍旧从事学习如何获致实用智慧的人。基于这种差别,很显然,对伊索克拉底而言,哲学是实用智慧和判断的形成,因此依赖教育。其次,这个定义默认柏拉图哲学里真知和意见的对立,但故意将之倒转。伊索克拉底把真知的领域排除在哲学的视野之外。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动不居,模棱两可的世界。对未来的先知先觉能力没有被赐予人的本性。因此这个世界里没有真知,一劳永逸的真知,有的只是意见,随机应变的判断力。在另一篇名为《泛雅典颂词》(Panathenaicus)的演说词里,伊索克拉底形容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是“那些意见的拥有者,他们见机行事,每当新情况发生,总能合时宜地采取最有利的行动。”④可见,伊索克拉底的哲学把意见的领域界定为自己的范围。这个范围当然等同于“城邦事务”、“政治活动”,而在城邦的公共事务领域,与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诗歌与哲学的古老纷争_柏拉图_哲_省略_ilosophia_的思想史研究_张巍(1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诗歌与哲学的古老纷争_柏拉图_哲_省略_ilosophia_的思想史研究_张巍(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316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