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的晚年定论及其思想意义
最近几年,上海几家出版社先后推出了徐复观先生中国思想研究的代 表著《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两汉思想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年)《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这些著作的 出版事先虽无炒作和宣扬,但许多有影响的学术书店却不约而同地在书籍摆放 和广告介绍上处以醒目的位置,这说明徐复观己经被中国大陆知识界普遍待之 以经典人物了。这不由让我对比起十几年前徐复观先生第一本书在中国大陆印 行时,很快就被处理进了特价书店的运命,顿生感慨。不过其时徐复观著作的 运命还不是最让人感慨的,因为相比九0年代被树立为知识和人格双重英雄身 份的陈寅恪著作,在特价书店里更长期滞销,徐复观先生第一本大陆印行著作 《中国艺术精神》的遭遇至少比起来还幸运些,因为,一是徐著印量要大得多, 陈的著作单种平装、精装加起来没有超过20000册的,而徐的《中国艺术精神》 则印了 50000册。二是陈的著作颠沛流离更多年(陈的著作是八十年代初印行 的,徐的著作则是87年印行的,我的印象里陈徐二人的书到92年底93年初才 开始从北京的特价书店消失)。但市场的结果并不说明那时知识界一般人物比 陈更了解除,据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所说,那时他们购买徐书其实和我一样,仅 仅是徐书题目《中国艺术精神》对他们的吸引。
这些事情提醒我们不到二十年中,中国知识界的知识感觉和知识氛围 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显然,不只是相关学科的学术进展本身把徐、陈推 到今天这样一种不为单纯学科所限的经典地位的,甚至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徐、 陈等所以成为跨学科领域的经典人物,更是中国大陆知识界不断反思调整自身 所连带出的结果。
在我看来,八十年代的文化热、九0年代的国学热、学术史热和反思 激进主义思潮等都曾在很大程度上重塑甚至决定了我们对包括徐、陈在内的很 大一批人的知识思想兴趣,乃至其知识思想的接受方式。
八十年代文化热无疑包含了众多的动机与主题,而其中一部人的动机 与主题则可概括为在同情传统的基础上重提现代与传统的关系问题。这部分人 中又有两种论述取向,一种论述取向称中国思想与智慧中实蕴蓄着,解决现代 文明所碰到的一些根本问题的决定性灵感,比如天人合一论、理一分殊论,等 等;另一种论述取向则以日本、东亚四小龙经济成功发展为现实背景,以韦伯 宗教伦理与经济发展间实有重要关系为理论背景,接续梁淑溟《中国文化要义》 等对中国文化社会层面的把握论述,强调现代化实不需以西方现代化道路为唯 一模式,如果处理得宜实可走出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来。正是在文化热这 两种论述背景下,中国大陆知识界开始接触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港台新 儒家的著述,开始注意杜维明等极力推阐的儒学第三期发展论述。
进入九0年代后,前面所说的第一种论述取向的能量基本为港台新儒 家特别是牟宗三的论述所吸收。因为八十年代这部分论述中的不少部分或者已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徐复观的晚年定论及其思想意义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