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常识
第一章 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理解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评价管理水准高低的标准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能否透过管理,让组织里每一个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合二为一。第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管理的关键是要让一线员工得到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
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现象一:功劳与苦劳。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现象二:能力与态度。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人都会犯错,所以 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第二,管理是一种分配。第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
作者从P14的例子中想阐明两个观点: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第二,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管理解决的第一个效率: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泰勒《科学管理原理》阐述了获得劳动生产最大化的四条原理:1、科学划分工作元素;2、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3、与员工经常沟通;4、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
管理解决的第二个效率: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
从理论界,韦伯组织管理的原则约定:权力是组织而非个人。组织管理的核心就是让权力从个人身上回归到职位上,也就是组织本身上,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效率才会得到。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另一个道理:职位的含义是什么?当权力是职位的含义的时候,就要求权力表现出专业能力,简单的说也就是权力需要承担职责,没有职责的权力是不存在的。影响组织效率的两个关键要素:专业化能力和等级制度。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与等级制度的结合。
管理解决的第三个效率:使个人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个人创造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作者强调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先有劳动效率的获得,再寻求组织效率,之后再发挥个人效率,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如何能管理有效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量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一个好的企业管理,是需要这五项内容和谐发展,协同作用的,而这五项内容的协同就是企业的系统能力。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问题。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目标与资源两者匹配的关系是计划管理的结果。
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是否匹配问题;如果简单描述流程管理,其实就是人人有事做。 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管理的三个习惯:1、打破职能习惯。2、培养系统思维习惯。3、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组织管理:回答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问题;实现组织管理需要两个条件:1、专业化2、分权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和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创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追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当企业通过实现市场和顾客价值的到了效益,企业就必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管理的常识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