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二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之前是因为对三国事以及人物不太了解,每当同学之间聊起三国,我都是旁听者不知道三国的历史。所以我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我第一次打开了《三国演义》看过之后,真是受益匪浅。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每个人物有着不同的地位、身份、性格等等。之前一直听同学之间聊天,蛮喜欢刘备这个人物。但是经过自己的看过之后,我不这样,我觉得曹操这个人物更加的值得称赞,人们都说他诡诈,其实在兵书里说了兵不厌诈。但是不管曹操的魏、刘备的蜀,还是孙权的吴最终还是归晋。乱世之中的英雄豪杰最后一个个逝去。当初的豪勇壮志,随着他们的离去,渐渐远逝。三国之间的鼎力,最后谁都没有拥有天下。
三国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以智谋和奋勇来依次叙述,但是我认为智谋永远是胜过奋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每一次战争离不开勇武过人的将领更离不开那些运筹帷于帐中,决胜千里外,的谋士。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证实了这个观点。有用而无谋往往只有失败的阶境。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验证了永远也扶不起是阿斗啊,纵使之前有诸葛亮的辅佐,但是在诸葛亮远征北伐魏国的时候,他何时不在担心蜀国。《出师表》中写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憾!!!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司马懿乘势直逼汉中之咽喉街亭。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守街亭。诸葛亮令王平同去,又派高翔、魏延领兵一万随后支援。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强违孔明的嘱咐,擅自在山上下寨,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敌人。司马懿围困马谡,断其水源,蜀兵几次突围都失败,不战自乱,街亭失守。马谡的纸上谈兵,有勇而无谋。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三国鼎立魏、蜀、吴谁都离不开谁,离开哪一个剩下的两者必定归一。魏,曾经煊赫一时,十分天下,它独占七分;蜀,曾经功成不居,刘备聚天下的英才于麾下,谋士:伏龙诸葛孔明、凤雏庞统,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看看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