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由于对学生厌学的成因缺乏全面、科学的分析,必然使他们的教育、教学走进误区。
3、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入维利认为教学上的以下两种倾向是使儿童在学习上落伍,成为“差生”的重要原因。一种是教师不顾学生是否弄懂,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他认为这是教师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另一种是教师低估学生的能力,“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他认为这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以为多练有益,熟能生巧;而学生为完成作业大量挤占休息、娱乐时间。这种高负担、低效益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厌学学生学习毫无长进,而且更增强了厌学情绪。教师如能经常及时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并针对他们的学习的能力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及时反馈调节教学,是纠正学生厌学或变厌学为好学的一个重要措施。
4、学校的教学模式陈旧。
初中阶段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后三年。由于学校教学模式是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很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存在着在以下几种弊端:一是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使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兴趣各异的学生,在同一天走进同一教室,同读一本书,同进行一个教学进度,同接受一个培养目标,这种“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厌学。二是学生到初二时,随着年龄和阅历知识的不断增长,其个性越来越强,兴趣逐渐明显,开始出现对职业选择的思考。这种选择自然会驱使其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选择。而“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却使学生感到想读的书学校里没有,所读的书又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选择不相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三是学生到了初二下学期,学习成绩差异越来越明显,但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旧不变,中等生和后进生逐渐难以适应。这时学校的培养目标,偏重于是升学指导也越来越明显,中等生和后进生对有限的升学指导可畏而不可及,他们觉得似乎受到了学校的冷遇,觉得自己在学校是个多余的人,加上社会的诱惑,导致学生厌学。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学生厌学类型及归因分析(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