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中国谜语大会
1.左边缺一半,右边空一半 (字) 缸
2.愚公之家 (成语) 开门见山
3.有点骄傲 (节气) 小满
谜语的历史与央视“中国谜语大会”二场赛题及答案
灯谜,又名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
灯谜是我国劳动人民知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早在夏代,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瘦辞(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分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
如<<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瘦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可见那时的这些瘦辞和隐语,就是我国灯谜的雏形。
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开始的谜流行于口头说猜,三国时期有人把谜写在纸上贴出来令人猜对.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纱灯上,吸引过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灯谜一称.。 ----------------------
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
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
央视“中国谜语大会”赛题与答案(二)
1: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 打一繁体字
答案:贺(繁体)
2: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打一字
答案:佯
3:天生雅骨白玲珑,能画能书点缀工。
毕竟卷舒难自主,只缘身在热场中。 打一物
答案:折扇
4:我有一张琴,琴弦常在腹。
任君马上弹,谈尽天下曲。打一物
答案:墨斗
5:九十九 打一字
答案:白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CCTV中国谜语大会(8)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