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1)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圈梁上口宽度不足。
(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土内,不易拆除。
(3)梁柱模板接头处跑模漏浆。
2.原因分析
(1)梁的侧模刚度差,对拉螺栓设置不合理,斜撑角度大于60°,致使梁上口模板歪斜。
(2)梁底模板刚度差或中间未起拱,顶撑未撑牢,浇筑混凝土时荷载增加,支撑下沉变形,导致梁模板中部下挠。
(3)木模下口夹木未钉牢,围檩未夹紧。
(4)组合钢模板使用前未经清理、修整,拼缝缝隙过大。卡具未卡牢或侧模支撑不牢,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侧模下口向外歪斜造成胀模漏浆。
(5)支模时梁底模端头与柱模间未留空隙,木模在浇筑混凝土后吸水膨胀,造成拆模困难。
(6)钢木混合模板材质不同,接头固定不紧,拼缝不严。
3.防治措施
(1)圈梁木模的上口必须设临时撑头,以保证梁上口宽度。
(2)斜撑应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圈梁上口平直。
(3)组合钢模板采用挑扁担支模施工时,枋木或钢管扁担长度为墙厚加2倍梁高。
(4)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支撑在泥土地面时,应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在钢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当梁高超过600mm,侧模应加设钢管围檩。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中建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9)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