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奇法”
小学生都很幼稚而且好奇,如果在课的结尾有一点新鲜的味道,结束时有一点新奇感,那么会记忆深刻,而且一直想这样玩。
我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当下课铃快响的十几秒钟内,我从容地面对学生,黑板上写了个“2”,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先离开,再写3和5让学号是3和5的倍数的学生离开,最后我再问:“我出哪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呢?”学生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余下的学生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
二、概括法
把一节课的内容高度浓缩、高度概括,会给学生更精、更深的印象,起到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
三、操作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我顺应这一心理,在课结束时,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的结尾,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化理解新知。
四、“审美法”
在一节课结束时,大多数学生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饱满,如果教师能挖掘审美内容,定能美不胜收,陶治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入美的体验。
五、伏笔法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结束时,巧设铺垫、埋 下伏笔,搭好通向下一节课的桥梁,做到前有孕伏,后有发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课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求异法、贴近生活法、拓展法,深化法等等,而且各种方法之间也不是彼此独立的,有时几种方法交*使用,效果更佳。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收尾”的方法外,我觉得数学课堂的结尾也要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数学课堂的“收尾”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律和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2 科学性原则
3 层次性原则
4 启发性原则
总之,一堂好的数学课都十分重视“收尾”,方法很多,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所教知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知识的层次性,理解性。研究“收尾”必定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素质教育的舞台。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做什么(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