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问题的研究、讨论,在得出基本结论后,教师不能就此为止,可以就学生发言中的典型错误或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不同观点,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深化。
如,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学会课堂上的观察、倾听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只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任务,而是要不断地观察和倾听学生的声音,适时采取措施。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目光及表情。此外还要观察学生的行为,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声音。通过倾听来辨别学生是否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具有条理性,是否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的好多亮点都是因为老师注意了课堂上的观察和倾听后而产生的。
我们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要尽量去掉一些大人的成份,要蹲下来与孩子们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友爱,只有这样,孩子们的纯正的天性、张扬的个性才能真正释放出来,只有在这时,我们的教学才称得上是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性化的教学。
例如,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很少有人举手,个个面露难色。这种现象说明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把问题提的更明确一些,或者适当降低一下问题的难度。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了解、倾听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
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上面提到的四个方面是需要老师们特别注意的,也是在实际操作中
如何结尾
画龙要点睛,编篓要收口;我们的数学课堂数学也要有结束语,在这里称“收尾”。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在课临结束的短短几分钟内,甚至是几秒钟内,教师作出“画龙点睛,统摄全课”的总结,给学生留下余趣犹存,遐想无穷的余音。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满希望、精神抖擞地进教室,又要让学生带着质疑走出教室,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永不满足的信念。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到了一些数学课“收尾”的方法。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做什么(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