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协律与否,而一任心灵、性情的自然流露。刘辰翁说得好:“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东坡的词突破了音乐性的束缚,使词从附属于音乐转变为独立于音乐的新体式。
其实,苏轼词的协律与否还与他的创作对象、接受者有关。
沈义父《乐府指迷》曾说东坡诸公词“固豪放矣。不豪放处,未尝不协律。”按照沈氏的意思,东坡“豪放”词有不协律处,而“不豪放”之词则协律可歌。的确,东坡词中有不少协律可歌或赠妓演唱的词,风格多清丽柔婉,接近于花间派——当然有变异。这些词的目的是供人演唱,为适应女性“谐婉”的歌喉,自须协律,声情也要求轻柔婉丽,否则会“拗尽天下人嗓子”。而另一大部分词是为表现自我、自我娱情而作,只供士大夫“玩辞”品鉴,并不求之入歌喉。这类士大夫之词既然不是为付之歌喉,创作构思时就不必斤斤计较于协律与否,而一任必灵、性情的自然流露,“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这种词,只求言辞达意,痛快淋漓地传达出强烈的内心感受,创造出高远绝尘的美学境界,当然不会“剪裁”情感去迁就音律,故有不协律处。
苏轼的词突破了音律的束缚,使词能与诗一样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他都能用词来表达。南宋后期的词人如辛弃疾等“缘事而发”,感事而作,把词当作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来创作,不为音律所束缚,正是遵循了东坡所开拓的方向。王灼说东坡词“指出向上一路”,这便是其中“一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的音乐性。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