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2-05-06 本文由纯白衬衫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并掌握刑事诉讼法的主要原则、重要制度以及刑事诉讼的程序设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基本原则的理解、主要制度的把握和重要程序设置的学习。

教学对象:法学院99级本科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69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1学时。

教学时数: 90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概念、特点和刑事诉讼法的历史类型以及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刑事诉讼的涵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

一、诉讼

二、刑事诉讼

三、刑事诉讼法

四、刑事诉讼法的体系

复习与思考

1.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2刑事诉讼法的多种价值。

3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任务。

第二章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史(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活动的主体,要了解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权力、作用,掌握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证据制度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一、外国刑诉模式的沿革

二、外国刑诉证据制度的沿革

复习与思考

弹劾式、纠问式、混合式诉讼的特点。

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3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活动的主体,要了解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权力、作用,掌握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专门机关的性质和组织体系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3学时)

第一节人民法院(1学时)

一、性质

二、组织体系及领导体制

三、审判组织

四、陪审制度

第二节人民检察院(1学时)

一、性质:司法机关、法律监督机关

二、权利:法律监督权

三、在刑诉中的地位

四、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及领导体制

第三节公安机关(0.5学时)

一、性质

二、组织体系和领导体制

三、司法警察同检察官的关系

第四节国家安全机关(0.5学时)

复习与思考

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性质。

第四章诉讼参与人(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活动的主体,掌握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区别及其地位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一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1学时)

一、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区分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被害人(1学时)

一、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复习与思考

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概念及诉讼权利。

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意义、

具体要求及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人民法院统一定罪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6学时、讨论和习题课4学时)

第一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3学时)

一、法律依据

二、基本内容

第二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3学时)

一、法律依据

二、检察监督原则在刑诉中的体现

第三节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4学时)

一、法律依据

二、基本含义

三、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

四、意义

复习与思考

1.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2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3.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意义。

第六章管辖(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的具体规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立案管辖与审判管辖的具体规定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

第一节立案管辖(3学时)

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第二节审判管辖(3学时)

一、级别管辖

二、地区管辖

三、指定管辖

四、专门管辖

复习与思考

1.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2.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3.级别管辖的具体规定。

4.地区管辖的具体规定。

第七章回避(3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及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回避的理由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讨论和习题课1学时)

第一节回避的概念和意义(1学时)

一、概念

二、意义

第二节回避的种类、理由、人员范围(1学时)

一、种类

二、理由

三、回避人员的范围

第三节回避的程序(1学时)

一、回避的期间

二、回避的审查和决定

三、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的复议

第八章辩护和代理(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与代理制度的意义以及辩护人的地位、责任、权利、义务,了解刑事诉讼中代理人与辩护人的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辩护的种类和指定辩护的范围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3学时、讨论和习题课1学时)

第一节辩护(1学时)

一、概念

二、辩护的种类

第二节辩护人(2学时)

一、概念

二、诉讼地位

三、辩护人的地位

四、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五、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

六、律师与刑事辩护

第三节代理(1学时)

一、概念

二、二、与刑事辩护的区别

复习与思考

1.辩护人的责任、地位。

2.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章证据概述(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证据的概念和特点,了解证据制度的种类,掌握证据的法定种类和证据理论上的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证据的种类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讨论和习题课1学时)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和意义(1学时)

一、概念

二、特征

三、意义

第二节证据的种类(3学时)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结论

第三节证据的分类(1学时)

一、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二、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四、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复习与思考

1.证据的概念与特点。

2.证据制度的种类。

3.法定的各种证据种类。

第十章证明(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证明的对象、过程及证明责任。教学重点和难点:证明标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证明的概念和意义(1学时)

一、概念

二、意义

第二节证明对象(1学时)

一、概念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

第三节证明标准(1学时)

一、概念

二、我国刑诉中的证明标准

第四节证明责任(1学时)

一、概念

二、证明责任的分担

第五节证据的收集、审查和判断

复习与思考

1.证明责任及证明过程。

2.证据理论上的分类。

第十一章强制措施(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每一种强制措施的法定条件和执行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强制措施的种类及条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3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

第一节概念(1学时)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点

二、同刑罚、行政处罚的区别

三、强制措施的体系

四、适用原则和应当考虑的因素

五、意义

第二节拘传(1学时)

一、概念和意义

二、拘传的程序

第三节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1学时)

一、取保候审

二、监视居住

第四节拘留(1学时)

一、概念和特点

二、条件

三、与行政拘留和民事拘留的区别

四、程序

第五节逮捕(1学时)

一、逮捕的概念和意义

二、权限

三、条件

四、程序

复习与思考

1.取保候审的条件及程序。

2.监视居住的条件及程序。

3.逮捕的条件及程序。

4.拘留的条件及程序。

第十二章附带民事诉讼(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及程序。教学重点和难点: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一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1学时)

一、概念

二、意义

第二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0.5学时)

第三节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0.5学时)

一、提起

二、保全和先予执行

三、审判

复习与思考

1.附带民事诉讼条件。

2.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及审理。

第十三章期间和送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期间、送达的概念,诉讼中止和终止的条件及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期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一节期间(0.5学时)

一、概念

二、期间的计算

三、期间恢复

四、期间的延长和重新计算

第二节送达(0.5学时)

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

二、送达的方式

复习与思考

1.期间的计算.。

2.达的程序。

第十四章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止和终止的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止与终止的区别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一节刑事诉讼的中止(1学时)

第二节刑事诉讼的终止(1学时)

复习与思考

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的概念

第十五章立案(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立案的条件和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立案的条件和立案监督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立案的概念和意义(1学时)

一、概念

二、意义

第二节立案材料的来源和条件(1学时)

一、立案材料的来源

二、立案的条件

第三节立案的程序(1学时)

一、立案材料的接受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

第四节立案的监督(1学时)

一、对人民检察院立案活动的监督

二、对人民法院立案活动的监督

复习与思考

立案的条件及程序

第十六章侦查(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的原则性要求和对每一种具体侦查行为的规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侦查行为和补充侦查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

第一节概述(1学时)

一、侦查的概念

二、侦查组织体系与模式

三、侦查的任务

四、侦查的意义

第二节侦查的行为(3学时)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二、询问证人

三、勘验、检查

四、搜查

五、扣押物证、书证

第三节侦查终结(1学时)

一、侦查羁押期限

二、延长羁押期限

第四节补充侦查(1学时)

一、概念和意义

二、不同诉讼阶段的补充侦查

三、补充侦查的方式

复习与思考

1.侦查的概念与原则。

2.一种侦查行为的具体要求。

第十七章起诉(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提起公诉阶段每种决定及条件、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起诉的种类几条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讨论和习题课2学时)

第一节概念(0.5学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4217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