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运行,作热备用。
10)负荷达到80%额定负荷后,主蒸汽压力,温度及再热蒸汽温度应都稳定在额定范围内。对汽轮机组进行全面检查后可进行真空严密性试。
11)负荷升到额定负荷后,需确认汽轮机组运行正常和运行指标符合要求。汽轮机组在额定负荷工况下应连续运行24h。
12)汽轮机组条件具备后可进行甩50%、100%额定负荷试验。 5.5.3 带负荷运行过程中汽轮机重要控制项目 a) 额定负荷工况的轴振动或轴承振动。 b) 轴承进油温度。
c) 推力轴承、支持轴承及发电机轴承金属温度。 d) 汽缸膨胀。 e) 轴向位移。
f) 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胀差。 g) 主蒸汽、再热蒸汽压力和温度。 h) 高、中压内、外缸上、下温差。 i) 凝汽器压力。 j) 高压缸排汽温度 k) 低压缸排汽温度 1)升负荷速率。
5.5.4 带负荷试运阶段的汽轮机试验项目与要求 a) 汽轮机真空严密性试验。
1)汽轮机真空严密性试验时,汽轮机负荷应稳定在80%额定负荷以上,真空稳定,关闭抽气阀(最好停真空泵),30S后开始每0.5min记录机组真空值一次,共记录8min,取其中后5min内的真空下降值计算每分钟的真空平均下降值。
2)真空值应使用标准级的就地真空表读取,不能直接从CRT中的DAS数据读取。 3)真空平均下降值应不大于0.40kPa/min为合格。 b) 汽轮机调节系统负荷试验。
c) 甩负荷试验应分别在50%、100%额定负荷两级进行(按DL/T711的要求执行)。对已取得该型机组用常规法甩负荷实测的转子转动惯量,或制造厂提供了该型试验机组的转子设计转动惯量,该启动调试机组可选用测功法进行汽轮机甩负荷试验。 d) 汽轮机主汽阀、调节汽阀启闭试验。 e) 汽轮机旁路控制方式试验 5.5.5 汽轮机辅助设备调试要求 a) 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
1)自动疏水装置投运及动作正确; 2)主要运行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3)端差符合设计要求;
4)高压加热器自动旁路装置动作正常。 b) 凝汽器:
1)冷却水进、出口压力及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2)端差符合设计要求; 3)真空值符合设计要求; 4)自动补水装置投运正常; 5)排汽缸喷水投运正常。
c) 除氧器:
1)主要运行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出口给水深解氧值符合试运要求。 5.5.6 汽轮机组附属机械调试要求 a) 凝结水泵
1)轴承振动不大于80μm为合格,不大于60μm为优良; 2)轴承温度不大于85℃
3)连锁保护全部投入,动作指示准确; 4)性能及容量符合机组运行和设计要求; 5)再循环系统投运正常; b) 电动给水泵:
1)润滑油油压、油温符合设计要求;
2)轴承金属温度不大于90℃合格,不大于80℃优良; 3)连锁保护及报警全部投入,动作正确; 4)泵性能及容 量符合机组运行和设计要求; 5)再循环系统投运正常;
6)对具有液力耦合器的电动给水泵,转速调节应灵敏。工作油渐度符合设计要求。 c) 汽动给水泵汽轮机及给水泵: 1)轴振动不大于90μm; 2)轴向位移符合设计要求;
3)轴承金属温度不大于90℃为合格,不大于80℃为优良。 4)疏水系统阀门自控动作正确,系统正常; 5)润滑油系统油压、油温正常;
6)控制油(调节油)系统油压、油温正常; 7)调节系统控制正常,灵活; 8)高、低压汽源切换正常;
9)小汽轮机工作性能满足给水调节要求。
10)给水泵性能及容量符合机组运行和设计要求; 11)再循环系统投运正常。 d) 循环水泵:
1)轴承金属温度不大于80℃。 2)动叶调节灵活、调节指示准确。
3)出口蝶阀调节灵活,阀位指示正确。当循环水泵停止时,出口蝶阀应同时关闭,但应防止水锤效应。
4)循环水泵工作性能符合机组运行的设计要求。
5)循环水泵连锁保护全部投入,保护动作正确,信号指示准确。 5.5.7 汽轮机组热力系统调试要求 a) 真空系统:
1)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值不大于0.40kPa/min; 2)额定负荷时凝气器真空值符合设计要求。 b) 凝结水及疏水系统:
1)凝结水压力、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2)凝汽器水位自动调节投运正常; 3)疏水系统管道畅通并无泄漏;
4)疏水系统保护全部投入、运作正确;
5)确认低压加热器旁路投运正常,动作正确。 c) 轴封系统:
1)轴封系统供汽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2)轴封系统供汽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3)温度调节装置投运正常。 d) 除氧、给水系统
1)给水溶解氧值符合试运要求; 2)给水温度符合设计要求; 3)给水滤网差压符合设计要求;
4)高压加热器旁路投运正常,动作正确。 e) 主、再热蒸汽及旁路:
1)主(再热)蒸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旁路系统投运符合设计要求,蒸汽压力、温度调节正常,阀门动作灵活,半闭严密;
3)管道膨胀自如,无异常振动及泄漏。 f) 抽汽系统:
1)汽轮机各级抽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连锁保护全部投入,动作正确,信号报警正常; 3)疏水系统畅通并无泄漏;
4)管道膨胀自如,阀门无卡涩、无泄漏。 5.6 汽轮机满负荷整套试运
5.6.1 汽轮机进入满负荷整套试运的条件
a) 汽轮发电机组负荷达到额定功率,并能稳定运行。 b) 电网已满足机组满负荷连续运行条件。 c) 高压加热器正常投运。
e) 汽轮机组的保护装置投入率为100%。
f) 其他条件:汽水品质满足正常运行要求且汽轮机润滑油、控制油(调节油)及电机冷却水质量符合要求;锅炉切断助燃油(气)及投运电除尘、投吹灰系统;厂用电切换正常。 5.6.2 汽轮机满负荷整套试运要求及标准 5.6.2.1 满负荷试运的要求
a) 按“汽轮机整套启动措施”及电厂“运行规程”进行汽轮机满负荷整套试动。 b) 当机组达到满负荷、断助燃油(气)、投高压加热器、投电除尘器、投自运控制装置后,机组即可进入满负荷整套试运。 c) 机组满负荷试运期间,汽水品质应符合生产试运标准,自动控制装置投入符合满负荷试运标准(当个别自动控制装置由于设计或设备性能、系统等不属于施工原因而暂不能投入时,则须经试运总指挥批准,并由建设单位负责在试生产阶段组织完成),机组负荷调节品质达到设计要求和运行正常,负荷率指标符合汽轮机满负荷试运标准,则机组满负荷整套连续试运即告完成。
5.6.2.2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标准 a) 连续运行时间:
1)300MW及300MW以上机组的满负荷试运连续运行时间不少于168h;
2)125MW~300MW以下机组的满负荷试运分为72h和24h两阶段进行。连续完成72h满负荷试运后,停机进行全面的检查、消缺,消缺后再启动机组带负荷连续24h满负荷试运。
b) 按预定负荷曲线连续稳定带负荷。 c) 连续平均负荷率: 1)300MW及300MW以上机组的连续平均负荷率不小于85%为合格,不小于90%为优良; 2)125MW~300MW以下机组的连续平均负荷率不小于80%为合格,不小于90%为优良。 d) 连续满负荷率:
1)300MW及300MW以上机组(执行168h满负荷试运)的连续满负荷时间不小于72h为合格,不小于96h为优良; 2)125MW~300MW以下机组(执行72h+24h满负荷试运)的连续满负荷时间不小于24h为合格,不小于36h为优良。 e) 热控自动投入率: 1)300MW及300MW以上机组的热控自动投入率不小于80%为合格,不小于90%为优良; 2)125MW~300MW以下机组的热控自动投入率不小于60%为合格,不小于70%为优良。 f) 保护装置投入率:
1)300MW及300MW以上机组的保护装置投入率100%; 2)125MW~300MW以上机组的保护装置投入率100%。
5.6.2.3 汽轮机满负荷整套调整试运质量检验与评定要求见附录C。 5.6.3 其他要求
a)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的设备及系统应全部投入。当个别设备未及时投入应得到指挥部批准同意,但要求不影响机组负荷和安全。
b) 完成满负荷试运的启动次数大于3次为合格,3次及以下为优良。 c) 完成首次汽轮机组冲转至满负荷试运的天数: 1)300MW及300MW以上机组的满负荷试运天数大于90天为合格,90天及以下为优良。 2)125MW~300MW以下机组的满负荷试运天数大于60天为合格,60天及以下为优良。 d) 机组及管道保温层外壁温度不大于50℃(室温25℃)。 e) 发电机冷却系统:
1)内冷水电导率不大于2μm/cm(25℃),内冷水pH值为6.5~8.0; 2)漏氢率不大于5%/d。
f) 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正常可靠,调节汽门动作无卡涩及振动。 g) 汽水品质符合设计要求。
h) 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和润滑系统中所用的抗燃油及润滑油油质应符合GB/T7596、DL/T571的规定要求。
5.6.4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记录
a)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主要运行指标记录。 b)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过程记录。
c)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阶段汽轮机振运记录。 d)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阶段自动装置投入统计。 e)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阶段主要保护投入统计。 f)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阶段汽、水品质记录。 g) 记录内容与格式参见附录D。
6 汽轮机停机
6.1 停机调试
a) 汽轮机停止是启动的逆过程,启动过程的基本要求原则上适用于停机,但温降变化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