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6:07:09 本文由薄荷梦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河北师大附中 张德池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是对教材的一种补充。一是“补”教材对一些传统经典篇目的忽视,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补”教材对于人生永恒与短暂、生命与消亡的矛盾冲突思考的缺失。这首诗歌在我的大学时代(八十年代初期)第一次读到时就深深打动了我,因此成为我对每届学生开课前首讲的篇目,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生动教材。 (二)学生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一直是理科重点班,学生重理轻文现象较为严重,缺少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这首诗歌文辞优美,音韵和谐,作为开启中学语文三年学业的第一课,能够引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展示语文课神秘而又博大精深的魅力;现在中学生埋头学习,对于人生的思考相对缺失,而此诗能够引发学生的一些思考,补上成长过程中缺失的这一环。 (三)教学目标

1. 课程标准意在让教学对象“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散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学会用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双重认识观去欣赏作品,把握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读出重音、节奏、语气,体现出课文文气的急切舒缓、文意的抑扬变化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 (四)教学资源

古筝同名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导入

月亮,千百年来一直是迁客骚人笔下吟咏的对象,在传统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丰富而多彩。她皎洁美好、摇曳多姿,造就了的千姿百态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朋的思念。游子在外,思家之时,总会吟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苦闷孤独时,要感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更引发了人们对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盛唐初期,有位诗人张若虚就因吟咏这样的一轮明月而“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成就了诗坛的千古美名。

现在,就让我们走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中,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老师配乐朗读) 二 、初读感知

1.认真听范读,给疑难字词注音。

2.提问:同学们听完后对诗歌的感受,可以谈内容、语言、写法等各方面的印象。(这是学生的初读体验,是最原生态的东西。)

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说美,那就以此为突破口,一起去赏析诗歌有哪些美。 三 、精读赏析

1.欣赏诗的景致美:诗歌起笔就点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月景图。

请同学们齐读集中写景的诗句。

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老师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这幅图景描绘出来,请大家听一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这幅图景。

春江的潮水涌动,江面更加宽阔,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升起。月光照在江潮上,泛起粼粼波光,绵延到千里万里之外,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郎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原野,月光下,花林中的花朵像小冰珠一样闪着银光。空中的月光好像天降流霜,人们却感觉不到它的飘飞;月光落在江边的平地上,与白沙融成茫茫一片,不见踪影。

指名朗读写景的八句,说一说,这是一幅怎样的春江月景图? (清幽、静谧)

诗人如何描绘这幅月景的?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明确小结如下:

写月着重于描绘月光,采取了多变的角度,写到了初生于海上的月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写月景,则敷以斑斓的色彩,以水月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

齐读写景的八句。

2. 领悟诗的哲理美(下面的诗句中出现了人的身影)

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又情不自禁地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齐读言理的诗句

思考:面对浩瀚江天、皎皎明月,诗人有何领悟?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对月追问,由月观人,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月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人间的悲欢离合。这无数个有限的人生组成延续不断的人类与月同在,与宇宙同在,而个体的人生却如流水匆匆而逝。诗人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促。

体味诵读言理的诗句。 3. 感受诗的情感美

(读读下面的二十句,看看诗人又想到了什么)

诗人笔下的人生不只短促,还有缺憾。诗人的视线追随着一片白云,思绪也随之飘到了遥远荒僻的水边。

请大家自读下面的二十句诗歌,体味这缺憾是什么?

相爱的人却不能长相守,水天相隔而音讯难通,只能长相思。这种思妇游子的相思离愁真是人生的缺憾。

思考:这一部分诗句未见一思字,却让人感到思念深重。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谈谈诗人是如何摹写这种相思离愁的?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句把“月”拟人化,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怎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这又平添了思妇心头几多愁苦啊。

小结:明写月光,暗写离愁。写出了两地相隔、望月相思的哀愁。从月光徘徊写到落月西斜,从思妇怀人写到游子想家,缠绵凄恻,哀婉动人。 四、总结提升 探究:

1.写景的作用:诗人将陈旧的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放入春江花月夜的幽美背景之中,将感情升华到一种优美动人的境界,哀而不伤,情随境迁,达到了情景的完美融合。

2.如何理解抒写离愁与领悟的哲理之间的关系?

相爱的人却不能长相守,水天相隔而音讯难通,只能长相思。这种思妇游子的相思离愁真是人生的缺憾。人生不只短促,还有缺憾。但在诗人的笔下,缺憾也是如此的美妙,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正因了这短促,这缺憾,人生才更加美好,更令人珍惜。诗句末尾“几人归”的发问,也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礼赞自然,礼赞生命,礼赞美好的情感,这应是诗歌的主题。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年龄太小,对人生的思考还相对幼稚,不能完全而充分地把握诗人的情感。看来,这一课还需要更长久的时间才能完成。

搜索更多关于: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的文档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by4n7fkf09sc9l3qd2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