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顺序量表是将对象的某一属性排出顺序。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测量表。 l 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可以测量对明之间的差别,但没有绝对零。
l 比例量表与上述量表相比,既有绝对零又有相等单位,因此它可以测量对象之间的差别,还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一种较理想的量表。 一、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与费希纳定律
如果你运用差别阈限的方法来制作等距量表,那么实验结果是支持费希纳定律的。 Rx=logSo+klog(1+w) 这就是著名的费希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二、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与斯蒂文定律
① 如果你运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那么实验结果支持斯蒂文斯定律的。
② 什么是数量估计法? 1975 年斯蒂文斯关于数量估计法给被试的指示语作了清楚的说明:有一系列刺激以随机方式呈现给你。你的任务就是用数目字来表示这些刺激的强度。你可以随意地把第一个刺激叫做任何数目,然后按照你的主观印象逐个给其他刺激标出数目字。使用的数目字不受限制你可以使用整数,小数或分数。试图使每个数字同你觉察的刺激相匹配。 ③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就是斯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叫斯蒂文斯定律。如果以 S 代表心理量, I 代表物理量,以 a , b 代表常数,那么幂定律可以写作: S=bIa . 三、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与顺序量表 可以用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
第三章 反应时间
第一节 反应时间的一般概念和种类 一、一般概念
1 、当某个特定刺激出现,到对它作出反应之间的时间,就为心理家观察心理操作打开了一个窗口,
2 、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 Donders )受到“人差方程”的启发,认为可利用“人差议程”的原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他确定了三种反应时间,被称为唐德斯 A 、 B 和 C 反应时间。 二、唐得斯 A 、 B 、 C 反应时间 1 、 A 反应时间又称简单反应时间。
简单反应时间是一个单一简单刺激与被试作出单一简单反应之间的最小的延迟时间。
2 、 B 反应时间又称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模式从选择( B )反应时间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刺激和两个(或多于两个)反应,每个刺激都有自己独特的反应。
3 、 C 反应时间又称辨别反应时间。在辨别( C )反应中,而禁止对另一个刺激反应。
6
l 估计确认和选择的心理操作所需的时间。辨别反应测量了确认加基础反应时间(简单反应时间),所以从辨别( C )反应时间中减去简单( A )反应时间,便可估计出确认所需的时间。类似地,从选择( B )反应时间中减去辨别( C )反应时间,就可估计出选择反应时间。因为选择( B )反应时间包括了确认、选择和简单反应时间,而辨别( C )反应时间仅包括确认和简单反应时间。反应时间 A 、 B 、 C 、的相互关系。三种反应时间之间的减法关系,也称此图为唐德斯的减法反应时间的示意图。 第二节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一、反应时间依赖于受刺激的感觉器官 ① 不同感官的反应时间不同, ② 同一感觉通道接受的刺激不同,
③ 刺激相同感觉通道的不同部位,反应时间也有差异; ④ 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影响反应速度。 二、反应时间依赖于刺激的强度
反应时间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缩短,但减少量越来越小,强度再增加,反应时间也不会短于 110 毫秒。
三、反应时间依赖于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征
当物理刺激强度本身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造成时间的累积作用,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一定,增加视觉刺激的面积时,由于感受器神经兴奋的空间积累作用,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四、反应时间依赖于机体的适应状态
1 .依赖于机体的适应状态:眼睛对光、暗适应的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 2 . 被试的准备状态也是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之一。 3 . 额外动机会加速反应。 4 . 年龄也影响反应时间。
5 . 练习因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最密切。 6 . 个别差异和反应时间。 第三节 反应时间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一、自变量的相互混淆
二、反应时间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为克服假反应现象,改变每次刺激呈现与预备信号之间的距离。实验中插入“侦察试验”。但在选择反应时中,不必安插“侦察试验”,因为对被试的要求不仅是反应要快,而且要准确。
7
2 、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必须相同。 三、反应速度与准确性的互换关系
1 、选择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时,要考虑到反应速度与准确性之间的互换关系。要想提高准确性必须放慢速度,心理学称这种相互关系为速度与准确性的互换关系。
2 、由于反应时间部分地依速于错误率,所以选择反应时间作因变量时,既要考虑反应的速度,也要考虑反应的准确性,反应时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因变量,而是一个多维的变量。只有当错误率在自变量的所有水平上都保持恒定时,反应时间才可能是一个单一的因变量。一般说来,必须联合考虑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这两个变量。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中的反应时间实验
l 波斯纳( Posner,1970 )通过应用减法反应时间实验,证明了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内,存在着视觉的编码。这说明短时记忆中,先出现一个短暂的视觉编码,然后出现听觉编码,所以随着两个字母相继呈现时间的加大,视觉编码效应逐渐消失,听觉编码效应增大,其反应时间也加大,从而缩小了与 A 、 a 字母对反应时间的差别。这就是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证明了某些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与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 视觉的基本特征
人的基本视觉特征包括视觉的空间辩别特性——视敏度,时间辨别特性——,闪光融合频率,以及视觉的适应特性。
一、视敏度是辨别外界物体细节的能力。
二、闪光融合,视敏度是测量人对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而闪光融合是测量人对时间刺激物的分辩能力。亮—暗周期数迅速交替的光看成是连续的光。此时每秒钟亮一暗的周期数,称为融合频率,又叫临界闪光频率。
三、适应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视觉现象。在黑暗条件下,视觉感受性逐渐恢复的过程称过暗适应。
光适应同样是我们熟悉的视觉现象,当从黑暗处到光亮处时,可发生光适应过程。 第二节 视知觉的基本问题
一、颜色知觉:感受性最高部位在 480 纳米及 600 纳米附近,而最低感受性位于 540 纳米附近光纳米附近光谱的两端。 二、形状知觉: 1 、知觉再认
8
组织知觉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把图形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图形——背景的相互关系。
图形——背景的相互关系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知觉组织的原则之一。
另一知觉原则是分组,两维图形的各个部分,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零散的,这依速于分组的若干规律。 ① 封闭性规律;
② 连续性规律,在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图形中,如果有新的成份加入,人们会把与原来图形的顺序一致的新成分,看成是原来图形的继续,所以原来的图形只与中心的不方块连续,因为它们的方向相同。
③ 相似图形容易形成一个整体。
④ 接近性规律;图形在空间上比较接近的部分容易形成一个整体。 2 、词再认:熟悉性对词的再认的影响,首先控制词的使用频率
①对汉字右下角的笔划往往先抽取,随着呈现时间逐渐增加,字的左上角的笔划才被抽取。 ②对结构上属于包围或半包围型的字,如“南”“虑”,被试先写下字的轮廊,然后填充内部细节。 三、深度知觉 1 、略
2 、单眼线索:用一只眼睛能看到深度的视觉线索。 3 、双眼线索
主要指双眼视差提供的深度知觉线索。所谓双眼视觉差是当人们观察一个物体时,由于每只眼从不同角度观察,而使两个视网膜像之间产生了轻微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基础。 4 、婴儿的深度知觉
※吉布生等人利用“视崖”的装置,测量婴儿的深度知觉,※装置为视崖 , ※浅的一边爬 , 爬到深的一边了。心率。※对 2-4 个月,当把婴儿放在“视崖”浅的一边心率没有变化,而放在深的一边,表现了显著的心率变化。因此,这些研究者使用感觉反应测量——心率变化,表明甚至年幼的婴儿也有深度知觉。 五、知觉恒常性
所谓知觉恒常性是当观察条件即远端刺激(外界物体)和近端刺激(投射在感受器上映像或能量)发生变化时,对该物体的知觉倾向保持不变。 第三节 其他感觉 l 嗅觉:
1 、嗅觉适应:一种气味持续作用于嗅觉器官,嗅感受性的降低。
9
2 、嗅觉的交叉适应:对一种气味适应后,将提高对另一种有关气味的阈限。
l 触觉:另一种触觉感受性叫做两点阈。如果同时刺激皮肤上相邻的两个点,而且它们之间的距享受非常接近时,只会感到是一个点的刺激,但如果逐渐加大两个刺激点的距离,就会觉察是两个点,能觉察到两上点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
第五章 记忆
第一节 艾宾浩斯的工作 第一是无意义音节
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
节省的百分比 =100 ×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 重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l 几个问题:
一、音节组长度和学习速度的关系 二、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时学习速度的增加 三、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 四、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学习后开始遗忘的很快,约一天后遗忘速度放慢,间隔越长,遗忘渐慢。艾宾浩斯还研究了重复学习和分散学习的影响,睡眠对记忆保持的影响,等等。
第二节 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及研究途径 一、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1 、美斯波灵关于视觉形象储存的研究:首先,刺激卡片通过速示器或可控制时间的幻类机呈现 50 毫秒( 1 秒 =1000 毫秒),在这以后,被试告出来,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到,被试觉得 12 个字母都看见了,但只能说出 4 到 5 个字母,你自己也可以试一试,以最短的时间“ 瞄”一眼书上的卡片,我后迅速闭上眼睛,你能看到多少字母,你能说出几个字母?你是否感到当你说出头 4 个字母时,其余刚才看见的字母迅速地“衰退”了,你无法报告它们?通过实验,斯波灵断定,被试看到的比他能报告的多。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想出部分报告法的实验程序来进行实验,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中,被试注视刺激卡片 50 毫秒,然后,他们不必报告所看到的所有字母,面是只报告四个字母,至于是哪四个字母,由声音指示,高音指示被告报告上面一行的四个字母,中音指示被试报告中间一行,低音指示被报告下面一行。三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所以被试无法猜测而必须看所有的字母。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