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前,蜡烛也已燃尽了。
(1)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概括什么是奥伯斯悖论?
(2)为了解决奥伯斯悖论,科学家们提出了哪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假设?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用现在的话讲,我们无法看到150亿光年之外的东西。________
②点亮整个宇宙就像是用一根蜡烛她花上一个小时来加热一幢房子;一个叫、时太短了,即使你能等更长的时间,可是在完成这项任务前,蜡烛也已燃尽了。________
(4)“令人惊评的是,第一个为奥伯斯悖论给出最合理解释的不是装备齐全的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而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诗人—爱伦·坡。”这一现象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 (1)理论上讲整个夜空应该和白天一样明亮,而实际上夜空却是黑的。 (2)星空中存在着吸光物质,物质吸收了来自恒星的星光,使天空黑了下来在宇宙中存在亮区和暗区,而地球就处在暗区,所以天空是黑的。 (3)列数字;打比方
(4)创新发现、创造发明更需要大胆的假设,丰富的想象。
【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本文第2段介绍什么是奥伯斯悖论。根据其中的“整个天空就和太阳一样明亮,而实际上夜空却是黑的”概括作答。
(2)根据文本中的“星空中存在着吸光物质,物质吸收了来自恒星的星光,使天空黑了下”和“在宇宙中存在亮区和暗区,而地球就处在暗区,所以天空是黑的”来概括作答。 (3)①语句“用现在的话讲,我们无法看到150亿光年之外的东西”中运用了“150亿光年”的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黑暗的夜空是宇宙诞生的证据”。②语句“点亮整个宇宙就像是用一根蜡烛她花上一个小时来加热一幢房子;一个小时太短了,即使你能等更长的时间,可是在完成这项任务前,蜡烛也已燃尽了”,把“点亮整个宇宙”比作“蜡烛她花上一个小时来加热一幢房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夜空看起来是黑色的原因。据此,①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②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本题开放性试题。对这一知名悖论做出合理解释的不是著名的科学家,而是一个美国的诗人,这是因为科学家的思想有些僵化,而诗人的想象力却让爱伦?坡得出了合理的解释。作答时可从人的“想象力重要”的角度来谈启示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故答案为:⑴理论上讲整个夜空应该和白天一样明亮,而实际上夜空却是黑的; ⑵星空中存在着吸光物质,物质吸收了来自恒星的星光,使天空黑了下来在宇宙中存在亮区和暗区,而地球就处在暗区,所以天空是黑的; ⑶列数字;打比方;
⑷创新发现、创造发明更需要大胆的假设,丰富的想象。
【点评】⑴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⑵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读题,仔细分析文本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文本中的关键性提示语句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总用;
⑷本题的答案比较开放,答题时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根据课文内容,说法合理即可。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奇妙的人体海洋
陈夏法
①对于生命来说,水比阳光更重要。地球之所以物种繁茂,生命昌盛,是因为有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经科学测定,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质的65%~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体液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A)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B)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家弗·杰普戈利茨还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此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C)在海水中,氯为55.0%,钠为30.6%,氧为5.6%,邻为1.1%,钙为1.2%,其他元素为6.5%;而在人血中,氯为49.3%,钠为30.0%,氧为9.9%,邻为1.8%,钙为0.8%,其他元素为8.2%。(D)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成味,否则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成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低一些,而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成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成度就相当于现在人血的成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最常用的是含0.85%氯化钠的水溶液。炎热的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和在炼钢炉前干活的工人,每天都要流掉大量的汗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医生总是要劝这些人多喝些淡盐开水。这就是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就是维持生命必需的。
(选自《大自然探索》,原题《奇妙的人体海洋印记》)
(1)从全文看,“人体海洋”的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
(2)第②段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等多种说明方法。
(3)下面这句话是从第③段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应该是________。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
①(A)处 ②(B)处 ③(C)处 ④(D)处 (4)第⑤段画线句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
(5)标题“奇妙的人体海洋”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①人体的水占体重比例与地球上海洋面积的比例相近;②人血中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海水惊人地接近;③人体血液中带有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 (2)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或举例子) (3)②
(4)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
(5)①比喻;把人体的内部比作“海洋”,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注意,引发阅读的兴趣。②总括全文内容,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解析】【分析】⑴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知文章第②③④段具体说明了人体海洋的奇妙之处,运用归纳法概括出各段说明的内容即可。第②段说明的内容是:人体的水占体重比例与地球上海洋面积的比例相近;第③段说明人血中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海水惊人地接近;第④段说明人体血液中带有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
⑵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运用了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一个身体质量为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体液达到45~50千克,占体质的65%~70%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体液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结合语境分析,“ 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中的这一点就是指“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 ”,这句话应放在(B)处。
⑷ 结合语境分析,“这个道理”指的是前面第④段中的最后一句话: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把问句变成陈述句即可。
⑸题目“ 奇妙的人体海洋把人体的内部比作“海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注意,引发阅读的兴趣。结合全文说明内容分析,这个题目总括全文内容,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故答案为:⑴ ①人体的水占体重比例与地球上海洋面积的比例相近;②人血中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海水惊人地接近;③人体血液中带有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 ⑵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或举例子) ⑶ ②
⑷ 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
⑸ ①比喻;把人体的内部比作“海洋”,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注意,引发阅读的兴趣。②总括全文内容,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使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准确、更具体、更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事理。因此,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抓住标志词语,确定说明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段内容,然后分析这句话与哪一处联系紧密即可做出正确选择。
⑷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此题比较容易,只要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就能很顺利地找到答案。
⑸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有说明文标题作用的知识储备,说明文标题作用有:①表明说明对象或是说明内容;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标题如若是设问句,还有启迪读者思考,引发读者探究兴趣的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
刘诗瑶
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
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要“药”的第一步是到海里获取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特异而复杂,且含量极微。这需要深海设备的支撑,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其次是培养难,从海洋采集完生物资源,仅仅是完成了最前端步骤,还需在陆地上充分模拟海洋环境,对生物进行培养,延续研究。
⑨“再次是研发难,从化合物到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最终通过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表示,若无企业参与,单纯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很难进行新药研发。
⑩尽管困难重重,我国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海洋药物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都是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27日)
(1)文章第①段由“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说起,有什么作用?
(2)总体上看,海洋药物具有什么特征?向大海要“药”又面临怎样的困难?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答案】 (1)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也可以)——向大海也能要“药”。
(2)海洋药物的特征:一是够新、二是够“奇”;面临的困难:一是采样难、二是研发难。 (3)“可能”表示推测(不确定),在句中的意思是陆地上研发的药物用多了,人类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大,但并不完全肯定,避免绝对化,“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
(4)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列举“管华诗院士开发的海洋创新药”是13个别批准上市的药物之一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半个世纪以来海洋药物的开发情况。
【解析】【分析】(1)此文开头以实验说起,说明了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引出对向大海也能要“药”的说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④段“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作答。⑦段“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提示了第二问的答题区域,在此段以下,不难找到⑧段“首先是采样难。”⑨段“再次是研发难”。
(3)本句中的“可能”是估计、推测出来的,表示不确定,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