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六艺”及现实主义风格,背诵《虻》,熟读《采薇》 2、 结合课下注释,积累两首诗中的文言知识,学习比兴手法
3、 把握《氓》的叙事线索及女主人公形象,体会《采薇》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有感情诵读这两首诗,注意《氓》中生僻字的字音、字形 2、把握这两首诗涉及的文言知识
3、把握《氓》的叙事线索及女主人公形象,体会《采薇》中长期戍边士兵的丰富复杂的感情
4、学习《诗经》的比兴及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注意《氓》中的对比手法及《采薇》最后一章反衬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氓》中女主人公形象,体会《采薇》中丰富复杂情感。《氓》中女主人公形象是在叙事、议论、抒情中逐渐清晰起来的;《采薇》中戍边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较为复杂。 【学法指导】
大声吟诵、分组讨论 【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即当时15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绝大多数是民歌,最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共160篇;“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大雅”“小雅”;“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舞曲歌辞,又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引起下面的正题。“赋”“比”“兴”以及“风”“雅”“颂”合起来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学习过程】 夯实基础 1、 字音 (1)生字
蚩(chī ) 愆( qiān ) 垝( guǐ ) 垣(yuán ) 徂( cú )
遑( huáng ) 骙( kuí ) 腓( fěi ) 弭( mǐ ) (2)易读错字
即( jí ) 既(jì ) 咎(jiù ) 耽( dān ) 聘(pìn ) 2、 字形
其黄而(陨殒) 士之耽兮,犹可(脱说)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凡返)
3、 实词 (1) 言
1
①载笑载言( 说 )
②体无咎言( 预兆 ) ③言既遂矣( 助词,无实义 ) ④听其言而观其行( 言语 ) ⑤《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句话 ) (2) 将
①将子无怒(愿、请 ) 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扶、持 )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将领 )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率领 ) 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将要 ) 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且、又 ) (3) 渐
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浸、浸染 ) 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慢慢流入 ) ③吉凶之渐,若天告之( 端倪、兆头 ) (4) 腻
①士贰其行( 不专一 )
②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腻(背叛、离心 ) ③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腻过( 重复 ) 4、 虚词 (1) 其
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代词,它 ) ②士贰其行( 代词,他的 )
③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助词,无实义 ) 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代词,他 ) (2) 以
①强子无怒,秋以为期( 介词,把 )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目的连词,来 )
③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介词,用;介词,把 ) 5、 通假字
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 于嗟鸠兮( 于 通“吁”, ) 犹可说也( 说 通“脱”,脱身 ) 隰则有泮(泮 通“畔”,边岸 ) 岁亦莫止(莫 通“暮”,傍晚 ) 彼尔维何(尔 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 维常之华( 华 通 “花”,花朵 ) 玁狁孔棘(棘 通“急”,紧急 ) 6、 古今异义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到达魔种程度或另提一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古义:多年;今义:指年龄 )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古义:没有过错;今义:不痛快 )
2
)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有品德的人 )
君子依依,小人所腓(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品行差的人) 7、 句式特点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句式特点( 判断句 )
翻译: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
强子无怒,秋以为期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 )
翻译: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订位我们的婚期吧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句式特点( 省略句 )
翻译: 我的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句式特点( 主谓倒装句 )
翻译: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中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文本探究 1、《卫风氓》叙述了怎样的故事?女主人公是什么性格?她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请把答案填写下列表格。 章节 情节概括 性格(女) 性格(男) 心情(女) 一二章 恋爱 纯真、热情、温柔体贴 忠厚老实、脾气急躁 幸福、甜蜜 三四五 结婚 勤劳、吃苦、忍辱负重 虚伪、对爱情不专一、粗暴 怨愤、沉痛 六章 婚变 清醒、刚烈、果断 怨愤、决绝 2、《卫风氓》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什么主题?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进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批判
男子的负心,表现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列愿望。 3、《卫风氓》中哪些诗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你是怎么理解的?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以桑起兴,引发下文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这几句诗又以桑设喻,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或比喻女子容颜由润泽光鲜到年长衰老。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
分迷恋。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 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形象,耐人寻味 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夕之感 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
3
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1、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 ,又称 《诗》 或 《诗三百》 ,
搜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大约500多年的诗歌 305 篇,开创了我国诗歌 传统。
②《诗经》的“六艺”是指 风、雅、颂、赋、比、兴 ,前三种是从体例分来来说的,后三种是就表现手法而言的。
③《诗经》的基本句式是 四 言,杂有二言直至九言各种句式。常常采用
重章叠句 的形式,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并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抒情更充分。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 C.行道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3、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C)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4、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即来之,则安之 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5、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