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课文,初步掌握生字词。 二、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学课题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 “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三、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第七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以下教育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从“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这个问题入手,设疑、解疑,重点研究救助燕子的多个层面,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实践,在与文本的多次接触中感受政府、人们对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爱心,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了解课文。 播放歌曲《小燕子》。 【百度视频】歌曲《小燕子》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wRUmgGsMyw 提问:通过听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第一课学生学过的课文《燕子》中的句子回答:“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还有剪刀似的尾巴,??。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燕子的知识。同时打开一些有关燕子的图片【百度图片】燕子http://wenwen.soso.com/p/20100611/20100611233249-1249881354.jpg 引导学生回答燕子是候鸟,在寒冷的冬天要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而在温暖的春天又要回到北方来。因此,燕子的飞行能力是非常强的。在此时再打开 【百度图片】列车http://image.xinmin.cn/2011/02/01/20110201090740209471.jpg 告诉学生,这一次,燕子却坐上了火车,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板书课题《燕子专列》。 打开《燕子专列》课文朗读,【百度视频】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jiaocai_2/xy3x/201009/t20100913_891765.htm 学生听录音,注意朗读的感情色彩。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二、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首先让孩子们领会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首尾呼应。初步感知文意后,再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 【百度图片】暴风雪 http://imgsrc.http://www.juweiw.com//baike/pic/item/6391e90392eeb6a208fa9394.jpg 孩子们能很快找到“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这一句。品读时引导学生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进行探究。如谈到“长途跋涉”时,先让孩子们想象燕子都会飞过哪些地方,然后告诉孩子们:“每年三月份,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飞五千多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路上,它们飞过城市,飞过大海,飞过沙漠,飞过高山,每天都要飞一百多公里,此时此刻的燕子是多么的疲劳。”这样既是给学生补充一定的资料,同时又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探究和交流,让学生深刻感受燕子冷、饿、累的艰难处境和濒临死亡的那份可怜与无助。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想象濒临死亡的小燕子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动情的进入角色,从而产生对燕子的同情,怜爱之心。在学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时,再加以朗读指导,读出焦急、担心的心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当学生体会到燕子的艰难处境之后,及时引导:多可怜的小燕子啊!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燕子是不幸的,然而它们又是幸运的。请大家用心去读课文的第2、3、4自然段,他们的幸运究竟是来自谁对他的关爱呢?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研读,便很快能找到政府、居民、贝蒂这三个层面。(相机板书:政府、居民、贝蒂)政府、居民和贝蒂救助燕子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孩子们先交流谁对燕子的关爱,我就引导研读相关的段落,然后加以点拨和朗读指导。 (1)在感悟政府爱心的时候,围绕“呼吁”这个重点词语,创设情境:如果你是瑞士电视台的主持人或电台的播音员,你准备怎样播报这条新闻?让学生模拟当一回播音员,并给以简单的提示,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验政府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2)在感悟居民的爱心时,重点体会和想象这句话的含义:“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先出示填空让孩子们填,再交流从所填这几个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在对重点词语的体会中感悟文本。然后一次次的引读、接读,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读书声中,孩子们能够想象到瑞士居民不顾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动中,感受到了瑞士人民的博大爱心,从而激发孩子对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提升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3)在感悟贝蒂的爱心时,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抓住“一点也不在乎”这个词不放手, 从“不在乎”感受内心的“在乎”。 以“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进行了训练。孩子们可能会填不在乎“天气的寒冷、路途的危险、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饥饿、疲劳”等,不论孩子们体会到了哪一个层面,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会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尊重每个人独特的感受。我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贝蒂跪着,捧着,呼着热气的动作和表情,想象她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先让孩子们在小组内演一演,再推荐班内展示。通过孩子们的想象和表演,一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小贝蒂多么珍惜手上的小生命啊,此时让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深情朗读。 爱是一种最神奇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此时此刻,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听,它们在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呢。齐读课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读完后想象你也站在送燕子的行列中,你想对远去的燕子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只获救的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 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并分成两组,一组为送行的人们,一组为即将远去的小燕子们,拿出爱心卡,互相写下想说的话,写完的孩子可将爱心卡大声读出来并送给对方。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心编织了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想想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以爱护动物主题的文章?孩子们应该能想到《浅水洼里的小鱼》、《红领巾真好》。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我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百度视频】《一个真实的故事》http://my.tv.sohu.com/u/vw/2357537 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叙述和倾听中进一步增强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虽然以叙事为主,但是整个事件的每一个情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和领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来。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 青州市庙子小学 姓名: 张义生 职称: 二级教师 电话: 0536--3781153 电子邮件:42819636@qq.com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庙子小学 个人介绍: 张义生,男,出生于1971年,1992年6月毕业于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普师专业。1998年6月毕业于山东省教育学院政治教育专业。1992年7月至2000年6月任教于青州市庙子镇七庄初中,2000年7月至今任教于青州市庙子小学。担任过多年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班风、学风优良,多次评为先进班集体;有着较丰富的英语、语文教学经验,任教学科成绩优秀;多次参加市、片级优质课比赛并获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