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把脉高考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优化方案】(新课标)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2

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把脉高考 演练提升

考向一 地质构造及其应用

1.(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解析:选B。根据关键信息“向斜东翼”,将向斜地貌补充完整(如下图),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上面后来覆盖上的岩层最新。故选B。

(2014·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1

3.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解析:第2题,M点位于山脊,向斜的侧翼,故B项正确。第3题,剖面线通过山峰,地质构造为向斜,XY线为向斜槽线,岩层以此线为对称轴弯曲,故A项正确。

答案:2.B 3.A 考向二 河流地貌

(2014·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4~5题。

4.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5.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①是岩浆活动形成的,④属于断裂抬升,②、③属于断裂下沉。而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②为山前洪积扇沉积,④为风力沉积地貌,只有③为黄河泥沙沉积。故C选项正确。第5题,结合题意可知,②地新、老沉积物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深,是理想的陵墓选址。①地为山地侵蚀地貌,组成物质为花岗岩,不符合土层深厚的要求;③地地势较低,地下水位埋藏浅,不符合要求;④地组成物质为砂岩,也不符合土层深厚的要求。故选B项。

答案:4.C 5.B

(2013·高考江苏卷)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中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6~7题。

6.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7.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流经敦煌的现代河流原先经过月牙泉,后来河流改道,月牙形洼地聚水成湖。第7题,该地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泉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人类过度活动使地下水的补给量不断减少,导致泉水日趋干涸。

答案:6.B 7.D

8.(2013·高考浙江卷)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3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为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明显,容易决堤,适合作为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乙处为河流凸岸,流速慢,河流堆积作用强,适合作为住宅、农业用地。

(2015·浙江名校联考)下图为甲、乙两处岩层构造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处岩层年龄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 )

A.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 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 B.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 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C.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 D.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2.①处岩石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关于①处岩石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

B.是贝壳及珊瑚碎屑沉积形成的 C.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形成

D.外力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解析:第1题,甲处岩层中水平分布的页岩位于遭侵蚀后的石灰岩、花岗岩上面,说明它是最后形成的;而花岗岩破坏了石灰岩,说明花岗岩比石灰岩形成时间晚。乙处岩层中页岩和石灰岩先形成,并且受到了挤压弯曲变形,后来花岗岩侵入,破坏了部分石灰岩,则花岗岩最后形成。第2题,①处的岩石为大理岩,是石灰岩接触到了炽热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变质形成的。

答案:1.B 2.C

(2015·辽宁五校协作)2014年11月18日,“美丽中国”系列活动——第一届最美中国符号品牌榜发布,雁荡山以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禀赋入选本届“最美中国符号——最美风景名胜区”。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据此回答3~4题。

3.阅读雁荡山峡谷图片,试分析该景观形成的原因( ) A.古冰川作用 B.古岩浆活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4.雁荡山形成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岩浆活动—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风化 B.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化—流水侵蚀

4

C.搬运—流水堆积—变质作用—地壳抬升 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流水堆积—地壳抬升

解析:第3题,从题干材料中可知,雁荡山峡谷是古火山经外力作用而形成,结合所处地理位置分析,该景观形成受流水侵蚀作用。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雁荡山峡谷是古火山经内、外力作用而形成,先是岩浆活动,经地壳抬升,后受风化及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独特的景观。

答案:3.D 4.B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各岩层形成早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层②早于岩层③ b.岩层②早于岩层① c.岩层④晚于岩层① d.岩层③早于岩层①

A.a、b B.b、d C.c、d D.a、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 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 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④覆于所有岩层顶部,形成最晚;岩层③侵入岩层②,说明岩层③形成晚于岩层②;岩层②侵入岩层①,说明岩层②形成晚于岩层①;D选项正确。第6题,L1时,a处形成谷地,b处分布有风化物,a处主要受外力的侵蚀作用,而b处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②正确;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③正确。

答案:5.D 6.B

5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把脉高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odll07rdu7wp9920czo7b3ef97x1a0101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