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有效运用教学评价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课标》强调指出:“数学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育平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评价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个性品质、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是否参与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是否进行反思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本人谈点浅薄认识:
1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作为一线的教师应“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不同学习个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多采用表扬评价,在评价时尤其要善于捕捉的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比如,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有的学生解题思路是有的,但要他们清楚的表述出来或写下来就有困难,这时老师就应适时表扬,再结合他的思路一起帮助其把过程写下来,再帮助他分析和寻找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的结合点。对待中等学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要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其努力方向,使他们能够积极向上。对优生则采用激励性与竞争性相结合评价,使他们能不断超越自己。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评价能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
2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