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侠义形象 宿州电大 学号:061160596 姓名:魏淑芹
【摘要】《西厢记》以其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完美享誉中外。所倾心塑造的红娘的形象在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机智冷静而又敢作敢为、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对莺莺、张生爱情婚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站在正义的立场上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莺莺和张生与老夫人作斗争,成功地挫败了老夫人赖婚的图谋,既对老夫人晓以利害,又对郑恒的争婚迎头痛击,同时又对莺莺和张生给以善良的嘲讽,最终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颇有女侠之风。
【关键词】红娘《西厢记》智勇双全 敢作敢为 侠骨心肠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代表作,突出体现了元杂剧的创作的一些特点,是中国戏曲的典范作品。被称为“天下夺魁”的剧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流传广,影响很大。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塑造了四个典型的形象:老夫人,封建式的家长冷峻,不守信义;张生满腹经伦,儿女情长,显得傻里傻气;崔莺莺温婉矜持,外冷内热;红娘机智冷静、敢作敢为、善良热情,并且富有正义感,心直而口快。在诸多的人物塑造中,我认为红娘的形象对后人影响最大。红娘在剧中对崔莺莺和张生的美好姻缘的成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站在热心助人的立场上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果敢坚毅帮助崔、张和老夫人作斗争。最终为莺莺和张生争取到了爱情,争取到了婚姻。她爱憎分明、敢作敢为,是一个坚持真理、维护正义的女侠形象。对待老夫人是晓以利害,对待破坏莺莺和张生婚姻的郑恒却是
1
迎头痛击,让之无还手之力,而对待莺莺和张生则多是同情和善意的调侃。
红娘作为一个使唤的丫鬟,在崔莺莺和张生二人从爱情到婚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娘是他们实现个人爱情婚姻幸福的帮助者,没有红娘,莺莺和张生的幸福难以实现;没有红娘他们即使暂时结合,也会分离,还会走向悲剧性的结局。在莺莺、张生和老夫人的磨擦冲突中,红娘是崔、张二人的同盟军,是反对封建礼教的坚定支持者。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这样评道:“譬如文字,则双文是题目,张生是文字,红娘是文字之起承转合;譬如药,则张生是病,双文是药,红娘是药之炮制”,由此可见红娘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尤其是杂剧大师王实甫在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巧妙地插入了拷红这一折戏,一下子使一个大户人家的侍女――红娘的形象呈现出来,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使得观众和读者不仅为莺莺和张生曲折真挚的爱情而感动,也为智勇双全、敢作敢为侠骨心肠、富有正义的红娘的言行而喝彩。红娘就象贯穿全剧的红线,少之 ,则是珠玉散落。
一、智勇双全、心细冷静的红娘
红娘在剧本里虽然地位低下,但却是一个比剧本主角形象和性格更加鲜明的人物。她智勇双全,心细冷静,说话做事处处能够占得先机,处于上风,可谓女中豪杰。全剧中,红娘的机智之处随处可见,如莺莺与红娘在后花园烧香,第一柱、第二柱香分祝父母,而第三柱香却不语,虽然莺莺不便在红娘面前直言,但红娘已觑破了莺莺的心
2
思,“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一下子道出莺莺的心里话,所以莺莺并未责备,可见红娘的聪明之处。再者如“听琴”一折中,红娘陪伴莺莺到后花园,通过咳嗽告知张生,当莺莺沉浸在琴声中时,机智的红娘借口离开花园,临走时,她还高声对莺莺打了个招呼“姐姐你这里听,我瞧夫人一会便来”。聪明的红娘在这里既是给互相爱慕的两人留下自由的空间,同时去瞧夫人,实质上也是防着夫人,以免被发现,同时从中也体现了红娘的心细之处。在给莺莺的父亲做佛事以后,莺莺心中朦胧的爱意迅速定格在张生身上,“易得无价宝,难求有心郎”,眼前的张生正是她所要追求的终身伴侣,使得莺莺心神不宁,萎靡不振,这一反常状态,自然瞒不过聪明、心细的红娘,因此她主动地提出给莺莺把被子熏一下,让她去睡一会儿。
红娘只是大户人家的一个奴婢,小姐可以对她发脾气,老夫人更可以对她以封建家长的身份大施淫威,因此,她就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免吃苦头躲避祸端,也正是她的智慧和勇敢,才挫败了老夫人“赖婚”的图谋,促成了志诚相爱的崔、张二人的团圆。
在“传书”一折中,在张生央求红娘替他传递书简给莺莺时,凭着她对朝夕相处的莺莺的了解,对张生说“只恐她翻了面皮”,但她深知莺莺早已钟情于张生,因此答应了。可她并没有直接将书简交给莺莺,怕莺莺面薄不好意思接受,所以将它放在化妆盒上,在一旁静观。莺莺“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可是又忽然脸色陡变,“怒叫”她过去,骂她是“小贱人”,说“我是相国小姐,谁敢
3
将这简贴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还要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红娘处变不惊,她知道“俺小姐有许多假处”,因此她并未被莺莺装腔作势的假言所吓倒,抓住莺莺怕老夫人知道这事的弱点,反戈一击说:“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这话将了莺莺一军,莺莺一听,态度立刻变了,揪住红娘说:“我逗你耍来”。
在这段戏里,红娘依靠自己的智慧,成功戳穿了莺莺的假言假势,也为自己赢得了胜利。
在第三本楔子中,莺莺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但又不知详情,想去看但又不便,着红娘去又不好明说,于是便嗔怪红娘“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来看我?”聪明的红娘早已猜出她的心思,便说“你想张??”话说半句立刻收住,她本想说“你想着张生哩”,但意识到这样直说会令小姐难堪,所以改口道“我张着姐姐哩”这里也足见红娘的机智、敏捷,同时也可看出红娘说话做事又很心细,不留半点儿纰漏。
在“拷红”一折中,更是红娘机智、勇敢,遇变不惊的集中体现。在莺莺与张生的事情被发现后,“治家严肃”的老夫人气势汹汹将红娘叫去,莺莺担心不已。虽然这一切都是老夫人的“赖婚”导致的,但红娘的确未能尽到“行监坐守”的职责,违背了老夫人的意志,还在老夫人面前口强“红娘不知罪”,着实让观众和读者为红娘捏了把汗。而机智的红娘并没有慌乱无措,早已想好对策,她先是“赖”,声称“曾去,誰见来”,见赖不过去然后又以退为守,亦真亦假交待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