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送粮、送药,掩护伤病员而被敌人将全村24人抓在大坪里杀害,27条生命(其中三个孕妇)被惨无人道地杀害,成了“无人村”。敌人的惨害和威胁没有吓倒坚强的人民。广大人民群众依旧冒着生命危险主动给红军游击队传送消息,配合作战,使红军游击队有了坚强的靠山,更加坚定了战胜敌人的信心,更加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人民群众。
1938年1月,闽西南红军游击队2600余人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这支部队于3月1日开赴苏皖前线抗日,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留在闽西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策划了“闽西事变”,加紧对闽西革命人民进行镇压,中共闽西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了以“保田”为中心的一系列革命斗争。有100个乡13万农民保住了20余万亩土地革命果实。1941年冬,党组织转移上山隐蔽活动,开展生产自给运动。1943年10月,中共闽粤边委决定“恢复武装自卫、解决经济困难”,先后成立了闽西南武装经济工作总队,1944年10月,成立“王涛支队”,刘永生为支队长,巫先科为支队长,陈仲平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冬,又成立“康容支队”,闽西革命武装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反顽自卫斗争,粉碎了敌人多次武装进攻。 1946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全国人民奋起进行伟大的争,中共闽粤赣边委贯彻“争取和平民主.实行分散发展”的方针,开辞
了游击根据地。以闽西的王涛支队游击战士为骨干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在司令员刘永生、政委魏金水率领下,依靠边区人民,以国民党统治后方的闽西、闽南、粤东、潮汕一带为战场,沉重打击了敌人,部队在斗争中发展到2万2千多人(另外发展民兵近3万人)。
1947年6月·中共闽粤边工委确定了“刨造闽粤赣边人民解放军和解放区”的总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并进行反“三征”(反对征兵、征粮、征税)和减租减息的斗争,粉碎了民党军队的“六路进攻”和“十字扫荡”。
194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成立,司令员刘永生、政委魏金水,铁坚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朱曼平为副政委。纵配合南下大军,共歼敌3万多人,先后解放了闽、粤边区的30县和汕头市,至11月上旬,闽西全境解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闽西人民遭受国民党反动派“三光”政策的严重摧残,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遭毁灭性摧残的村庄有539个,被烧毁房屋116858间,倒塌房屋90722间,绝灭37724户,被抓群众26876人,被迫逃亡13306人,被杀害群众18005人,饥饿疫病死亡148074人,被抢耕牛35864头,土地荒芜155445亩。 新中国建立后,被评为坚决支持革命武装与敌人进行长期斗争的基点村有610个,分布在7个县(市、区),隶属于67个乡(镇),312个行政村,共有25744户,116939人。(根据省委1952年首次老区工作会议,关于划分革命老根据地问题的讨论纪要和财政部、民政部
1979年划分革命老根据地标准,应评而未评的基点村还有553个);有革命老区村7809个,227469户,920169人;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有23600多人(其中男23182人,女387人,省军级15人,地师级53人,县团级236人,获“英模”称号8人)。烈属9003户,43800人,约占全省烈士总数的一半;革命残废军人620人;无音讯军属1387户;“五老”人员15301人,其中,老地下党员2402人、老交通员235人、老接头户3581人、老游击队员4860人、老苏区区乡干部4223人。闽西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邓子恢、张鼎丞、陈丕显、杨成武、卢嘉锡等。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将军军衔的闽西籍将军有68人(其中上将2人,中将7人,少将59人),占全省83名将军总数的82%。 闽西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闽西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定革命必胜信念,执着追求,与子弟兵同甘苦、共患难,敢拼敢创,敢于胜利的精神,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中不断发扬光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这就是我们闽西的历史。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历史的闽西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