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input('x0='); for i=1:20; x0=f(x0);
fprintf('%g %g\\n',i,x0); end
结果:初值取-1.1,-1,-0.9,-0.8,0.7时收敛到-1,初值取-0.7,0.8,0.9,1,1.1时收敛到1,初值取-0.6,-0.5,。。。,0.5,0.6时收敛到0;
,3)在(??,?22),(?21/721/7),(22,?)?中分别取初值,最后分别收敛到
-1,1,0;在(21/7,2/2)内有无穷多个收敛到-1的初值小开区间,也有无穷多个收敛到0的小开区间,它们相互交替着;这种状态反射到
(?2/2,?21/7)内,即:在(?2/2,?21/7)内有无穷多个收敛到1的
初值小开区间,也有无穷多个收敛到0的小开区间,它们也是相互交替着,这些小区间与(21/7,2/2)内小开区间对应。
二、1.三次曲线
(a)对k=0及其邻近的k的正值和负值,把f(x)?x?kx的图形画在一个公共屏幕上。
k的值是怎样影响到图形的形状的?
(b)求f?(x),它是一个二次函数。求该二次函数的判别式,对什么样的k值,该判别
式为正?为零?为负?对什么k值f?有两个零点?一个或没有零点?现在请说明k的值对f 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影响。
(c)对其他的k值做实验。当k???会发生什么情形?当k??呢? 解答: (a)
x=-3:0.01:3; y1=x.^3-0.6*x; y2=x.^3-0.3*x; y3=x.^3;
y4=x.^3+0.3*x; y5=x.^3+3*x;
plot(x,y1,'y',x,y2,'m',x,y3,x,y4,'r',x,y5,'g') grid on
title('综合题第二、1题') 得下图
3综合题第二、1题403020100-10-20-30-40 -3y1 :k=-0.6y2 :k=-0.3y3 :k=0y4 :k=0.3y5 :k=3 -2-10123
可见k值不影响凹凸性,但单调性、单调区间以及极值随k值发生改变;k在0附
近,小于0时,函数在某[-a,a]区间上单调递减,该区间长度随着k值增大而减小,k大于等于0时,函数单调增加。 (b) f?(x)?3x?k;判别式???12k,k为负、零、正时判别式分别为正、零、负;
故k<0时,f?(x)有两个零点,k=0时f?(x)有一个零点,k>0时f?(x)没有零点。
以上说明原函数f(x)的驻点个数随着k值符号而变化,当k由负变正时,驻点由两个变成一个再到没有驻点,相应的单调区间由三个变成一个,单增单减单增,变为单增。
(c) k值越小单减区间长度越大,当k???时,f(x)单减区间变为无穷大对称区间,图形近乎垂直直线;当k??时,单增区间变为无穷大对称区间,图形近乎垂直直线。 2.四次曲线
(a)对k=-4及其邻近的k值,把f(x)?x?kx?6x,?1?x?4的图形画在一个公共屏幕上。k的值是怎样影响到图形的形状的?
(b)求f??(x),它是一个二次函数。求该二次函数的判别式,对什么样的k值,该判别式为
正?为零?为负?对什么k值f??有两个零点?一个或没有零点?现在请说明k的值对f 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影响。
解答:
(a)x=-1:0.01:4;
y1=x.^4-5*x.^3+6*x.^2; y2=x.^4-4.5*x.^3+6*x.^2; y3=x.^4-4*x.^3+6*x.^2; y4=x.^4-3.5*x.^3+6*x.^2; y5=x.^4-2.5*x.^3+6*x.^2; y6=x.^4+4*x.^3+6*x.^2;
4322plot(x,y1,'y',x,y2,'m',x,y3) hold on
plot(x,y4,'r',x,y5,'g',x,y6,'k') grid on
title('综合题第二、2题') 得下图:
综合题第二、2题7006005004003002001000-100 -1y1 :y=-5y2 :y=-4.5y3 :y=-4y4 :y=-3.5y5 :k=-2.5y6 :k=4 -0.500.511.522.533.54
由图可以看出,在x<1时,图形受k值影响不大,x>1时k值对图形的影响比较显著,通过改变k值画图发现:在-4附近,k小于-4时,曲线在某[a,b](a>0)区间内是上凸的,在其他区间内上凹;k大于-4时,上面的凸区间不存在,也就是曲线总是上凹的。 (b) f??(x)?12x?6kx?12,判别式??36k?576?36(k?4),当k??4时,
判别式为0,也就是|k|?4时f??(x)|k|?4时判别式大于0,|k|?4时判别式小于0;有两个零点,k??4时f??(x)有一个零点|k|?4时f??(x)没有零点。由二阶导数与凹凸性的关系可知,在k=-4附近,(a)中关于曲线凹凸的判断基本上是正确的 三、对于级数
22221,通过下面的步骤探索它的行为 ?32n?1nsinn1,当你试图求limsk时,发生了什么? ?32k??nsinnn?1k?1. 对于其部分和数列sk?解答:用命令sk=symsum(1/n^3/(sin(n))^2,1,k)及limit(sk,k,inf)得不到结果,命令
symsum(1/n^3/(sin(n))^2,1,inf)也得不到结果。这表明极限可能并不存在。 2. 画出部分和数列的前100个点(k,sk),它们是否显示出收敛?你估计极限是多少?
解答:前100个点(k,sk)图形如下
54.543.532.521.510102030405060708090100
上图似乎显示着sk的极限存在,并且极限值约为4.8左右
3. 接着画出部分和数列的前200个点(k,sk),用你自己的话论述部分和数列的行为。
54.543.532.521.51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
此图可以更加确定,部分和数列sk的极限是存在的,结论跟2中的一样
4. 画出前400个点(k,sk),当k=355时发生了什么?计算数355/113,通过你的计算解
释当k=355时发生了什么。你猜测对k的什么值同一现象可能还会出现,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025201510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
解答:
此图否定了2与3的推断,因为部分和数列在k=355时发生了跳跃;355/113=3.141592920353983近似等于圆周率?(约为3.141592653589793),也就是355?113?,而sin113?=0,因此sin335的值很小,对应于部分和sk,在k=355时由于分母很小因而得到一个很大的加项,于是图形上的点发生了跳跃。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或计算?的倍数来获得sk的比较大的加项,由于710=355*2?226?,因此sk在k=710时也会发生跳跃;我们也可直接由命令(1:500)*pi观察1500以内的数哪些接近?的倍数(此略)。
另外,由?的各种分数表示(近似)可知,以上的部分和sk在k=22时也会发生跳跃,因为??22355。同上,当k=44,66,88,110,132等等时,sk也会发生跳?7113跃,但由于误差扩大,跳跃幅度相对应该比较小。
四、通过本课程学习,谈谈你开设对这门课的认识,对教学以及上机实验提出自己的和建议。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南邮2013MATLAB数学实验答案(全) (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