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了太阳和月亮,象征着日月同辉,同时在两个半球型的表面贴上刻有唐代书法的锻铜沙钢板。造型构件与周围的景观隔离,形成了另外的视觉领域。日无月,则无法永照人间;月无日,则无法光泽大地,只有日月相生,才能同辉同荣。当宇宙天体如此逼近我们眼底的时候,感受只有两个字:皆空。一切小我皆空,一切世俗烦恼皆空。
10 、“雁塔晨钟”:雁塔晨钟用花岗岩和锻铜建造,高1.5米,你看他的造型是一枚古朴厚重的方型印章,上面书有雁塔晨钟四个大字。雁塔晨钟是长安八景之一,描写的是小雁塔的景色,不过,敲钟报时是寺庙里每天的定规,所以,今天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里同样会响起悠扬的钟声,清脆悠远的钟声响彻古都,催醒了千年前的大唐子民迎接阳光,引来了千年后的西安市民晨练舞蹈。
(三)唐诗园林区
唐诗园林区是以唐代文人及著名诗句为意境,衬以绿色植物,把诗、风景、人生和社会融为一体,构建出唐诗园林区的独特韵致,充分展现了北广场的多元文化元素。在唐诗园林区中还树有唐代某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精英人物,他们是大唐的脊梁,撑起了大唐的辉煌与灿烂。这八个精英人物,或立、或卧、或仰天长啸、或俯首沉思等待我们的解读。
1、“茶圣”陆羽:他精于茶道,是茶文化的发展者和传播者。他的著作《茶经》,对茶叶的起源、生产、加工、品饮以及一般的饮茶习俗进行归纳总结,使茶学发展成一门学问,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一种文化。
2、“药王”孙思邈:他出生于陕西耀县,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药王”是百姓送给孙思邈的尊称。孙思邈出生在一个富足家庭,但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家里把钱都拿出来给其治病,孙思邈深感穷人无钱看病和自身情况,立志从医,他用了10年时间详读医书,最终成为一代名医。孙思邈对医药学的重大建树:一是首创了“复方”。即采用多种药物配合的复合药方,极大的推进了中医理论的发展;二是根据妇女、儿童的生理特点,最早提出设置独立妇科和小儿科,使中医走上了分科发展的科学轨道。孙思邈集一生悬壶济世之功,写成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不朽医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人类的至宝”。
3、“怀素”:怀素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怀素十岁出家为僧,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因不守佛戒,好酒如命,故世人有“颠张醉素”之说。怀素学习非常刻苦,因为家穷没钱买纸,他便在后院种了一万多珠芭蕉树,采蕉叶练字,以木板为纸,勤学苦练磨秃了无数个笔头,板穿叶尽,秃笔掩埋成冢。他的书法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独树一帜。
4、“僧一行”:僧一行的俗名叫张遂,今河南乐县人,唐代开国元勋张公瑾(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后代,是唐代著名高僧和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自幼天资聪明,博览群书,尤其对历象、阴阳五行极感兴趣,造诣深厚,成为了发现恒星运动的第一个中国人,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发现早一千多年。张遂于724年主持了人类首次对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实测,还于公元725年历经两年编制当时最优秀的历法的“大衍历”。张遂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不仅在国内闻名,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响,为了永远纪念他的功绩,小行星1972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一行小行星”。
5、“诗佛”王维:王维字摩诘,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占据重要地位。王维生前身后均享盛誉,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他的诗前期主要是抒发其远大的政治抱负,后期因信佛教,诗风也逐渐转变为写田园山水诗为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诗意境深远、富于画意、语言精炼、音节舒缓,被认为颇具佛教禅理,“诗佛”称号就是由此得来。
6、“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今河南省孟州市),祖籍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人,在政治上,文学上都有所建树。他从不对权贵俯首帖耳
7、“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锦州人(今属四川江油人),父经商,家豪富。从小受到充分的文化教育。性格倜傥不羁,喜游名山大川,二十六岁出蜀,游踪遍四方。天宝年间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重一时,性高傲,不为权贵所容,弃官而去。后因参加永王璘幕府获罪,贬谪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后客死于当涂李阳冰处。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颠的伟大的诗人,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影响。他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了盛唐名篇流传至今。李白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的诗人。
8、“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7岁会做诗,十四、五岁时能与当时文士酬唱,20岁开始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35岁到长安应试,落第后在长安居住10年。最后于59岁客死于洞庭湖上的一条破船上,他一生坎坷,终不得志。杜甫诗篇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
口的名作。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四)禅修林树区
该区域称为禅修林是因为林中栽植的白皮松、银杏都与佛教渊源深远。
禅修林区栽植的树种主要是四十年长青的白皮松。松树家族中的姐妹众多,说到皇后的桂冠却非白皮松莫属。白皮松的树皮是一块一块的,呈白色,状似虎皮,又似蛇皮,所以又被称为虎皮松或蛇皮松,他的树皮极易脱落,脱落后其树干也呈白色,所以他也被称为白骨松,远远望去,其树干水灵风姿,秀丽斑斓可爱。
禅修林区栽植的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桂花、腊梅、紫薇等各类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银杏形美色美,品高意更高。银杏树、白皮松与菩提树同誉为佛教的三大圣树,而且银杏树的生长年限较长,树龄可达百年以上,正应了这样一句古话:“前人载树,后人乘凉”,可以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享受这一片清凉。
大型浮雕
领略完大唐精英人物的风采后,我们来到了北广场的两组大型浮雕面前,它们艺术化的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盛唐的风貌。这两组大型浮雕包括“大唐盛世”和“丝路风情”。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浮雕,感受历史。
(一)“大唐盛世”浮雕
“大唐盛世”浮雕高3米,全长106米,分为秦川放牧、万国朝宗、唐蕃和亲、丝路驼队四个部分,盛世唐朝的繁华光影浓缩在这百米的长卷中。整座浮雕故事完整、场面宏大,气势壮观。采用传统线描及现代浮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万国朝宗的大国气象,也有市井农桑的安定繁华;既有艰深的沙漠商旅,也有佛教的广博远大。
“大唐盛世”浮雕具体包括:
“东商西贾”,展示了唐代国际性商业贸易的繁荣。各国商人云集长安,一派经济繁荣之象;
“丝路驼队”,说明当时丝绸之路贸易的兴旺。长安作为丝路的东起点,承载着西域和欧洲商旅的无限希望;
“曲江游春”,唐时曲江是长安城中最大的风景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布衣僧侣都会到曲江进行游览。“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的就是春暖花开时,曲江的热闹景象;
“买花成俗”,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促使唐朝百姓精神生活逐渐丰富。您看,画面中的少女对镜贴花黄,妆点自己美丽的生活;
“人面桃花相映红”,取自唐代诗人崔护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朝社会风气非常开化,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年轻人可以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爱情,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有过一面之缘的少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情;
“黄河古渡”,“高原莽莽”和“故土情深”描述了大唐著名僧人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一方面,玄奘由于对佛法的执著,不畏艰难险阻依然西行,另一方面,他始终爱着他的祖国,远离故土、思念亲人的痛苦不时在心里萦绕;
“马球竞技”,马球当时一种很流行的体育竞技活动,您看画面中正在全神贯注追逐马球的是一位女子,这也说明唐朝时期,女子有很高的地位,她们不仅可以打马球,甚至可以入朝为官;
“万国来朝”,盛大辉煌的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军事的强大,使周边许多国家因仰仗而频繁派使者来前来学习;
“大唐西域记撰写”,描述了玄奘西行归国后,在百忙之中撰写《大唐西域记》之事。玄奘除了他辉煌的佛学成就外,还有《大唐西域记》的撰写。这本游记记载了沿途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民族,历史等,是研究当时这些地区的珍贵资料,弥补了史料研究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世界研究东方史地之学和旅行探险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雁塔修建”,“佛教盛行”和“佛寺济贫”是讲佛教在当时兴盛的景象。玄奘亲自主持修建大雁塔,并得到了当时皇帝的大力支持。佛教在当时达到了极盛时期,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寺救济穷人,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佛学佛法的真谛;
“唐蕃和亲”,唐时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文成、金城公主入蕃和亲,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功绩。
(二)“丝路风情”浮雕
浮雕位于中心水景北端,高3.6米,全长114.5米,花岗岩雕刻,从艺术风格、审美情趣、表现手法上,充分汲取唐代石雕浪漫宏阔的特点。丝绸之路对世界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唐文化也是通过这条丝路而走向世界的。浮雕通过“长安道别”、“敦煌盛会”、“波斯远望”三部分来展现丝路胜景。
1、“长安道别”
反映出作为大唐的都城,唐文化的中心,丝绸之路的东大门,长安城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出于政治和贸易的需要,外交官和商旅们又要踏上西行的征程,路途遥远,艰难险阻不断,然
而,使命与信心还是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出发了。道别妻儿朋友,道别长安,漫漫旅途开始了。
2、“敦煌盛会”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因丝路而兴旺,也使丝路更加辉煌。莫高窟的开掘,佛教的兴盛,使丝路的中转站——敦煌有着特殊的地位。政客们,商旅们不但在这里得到给养,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因为他们深信这一路由于有佛的保佑而会平安。
3、“波斯远望”
说中国的丝绸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波斯,在被西方人认为是神物的丝绸面前,他们欣喜若狂。这不仅是对丝绸的崇拜,更是对大唐文化,华夏文明的敬仰。
各位,现在要参观的就是步行街,步行街分为东西两条,是通向以玄奘法师雕像为核心的,大雁塔南广场的主要通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东步行街(西步行街),东西步行街上都立有活灵活现、不同内容,描绘唐代百姓市井生活的铜雕,因此步行街又被誉为“文化长廊”,是游客朋友小憩、休闲、体味文化的又一妙处。
步行街与慈恩寺互为毗邻,东步行街右边(西步行街左边)的围墙便是大雁塔所在慈恩寺的围墙。我们抬头就可以眺望到大雁塔3层以上巍峨的塔身(西步行街北口3层)。佛教圣地的气场、文化长廊的雅致、清凉,缓释了尘世的浮躁,赐给我们以心灵的安静和愉悦。
请看您身边的这座雕塑: (北边第一座)百姓祝寿: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您看,这位老寿星端坐堂中,两个小孙儿在儿媳妇的带领下手捧寿桃向老者祝寿,以表达他们的孝心。一句句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充满了对老人的敬意,让老人家笑逐颜开,一家其乐融融。
有关“孝”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的,莫属元代郭居敬编写的《二十四孝》,其内容是辑录古代所传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像我们比较熟悉的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则。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树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大雁塔景区详细介绍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