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浇混凝土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法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1 本文由我才不是软妹!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马凳钢筋间隔可适当调整,保证设计曲线为宜),马凳钢筋宜采用Φ10~Φ12钢筋,在马凳处用铁丝把波纹管与马凳钢筋绑紧,使波纹管形成曲线。 如图6-1。金属波纹管连接采用比主管大一号的金属波纹管作为连接管,连接管长约200~300mm。在连接管的两端缠上塑料胶带以防漏浆,预埋管道要求曲线流畅,水平顺直。

框架梁中预留孔道在竖直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孔道外径;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1.5倍孔道外径;从孔壁算起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梁底不宜小于50mm,梁侧不宜小于40mm。

图6-1 马凳位置示意图

6.0.3 预应力筋穿束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可采用逐根穿束或集束穿束。逐根穿束是将预埋管道内的预应力筋逐根穿入;集束穿束是将管道内所需的预应力筋先绑扎成束后一次性穿入预埋管道内。集束穿束前宜将预应力筋端部用胶布包扎以减小摩擦力并防止穿破波纹管。

人工穿束确有困难,可采用牵引机协助穿束。 6.0.4 端部预埋安装 1 固定端端部预埋安装

固定端采用P型挤压锚时,在保证固定端锚垫板、挤压套筒不外露的前提下,按设计要求的高度固定好预埋件并焊好网片筋或螺旋筋;当采用H型压花锚时也应保证其不外露,同时按设计要求固定好压花端位置。电焊时应

5

注意避免焊条碰到裸露的预应力束。

2 张拉端端部预埋安装

张拉端部有外凸和内凹两种形式。张拉端部预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筋应与锚垫板保持垂直。采用外凸式张拉端部时,将锚垫板紧靠构件端部固定;采用内凹式张拉端部时,将锚垫板固定在离端部约90mm处,调整锚垫板周围的钢筋以保证张拉时千斤顶有足够的张拉空间,然后在承压板外安装穴模,按设计要求焊接好网片筋或螺旋筋。采用分段搭接张拉时,张拉端部的预埋安装在锚垫板等预埋件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预应力筋与锚垫板应保持垂直,保证张拉千斤顶有足够的张拉空间及张拉完后锚具不露出构件表面。

6.0.5 灌浆管埋设

有粘结预应力的灌浆孔与排气孔(泌水孔)是可通用的。在预应力筋铺设完后进行灌浆管埋设,一般在预埋孔道曲线的高点处留设灌浆管,若是竖向构件,应由孔道底部开始沿高度方向分段埋设。灌浆管间距一般不宜大于12m,在一些较大跨度的构件中,可适当放宽,但管距应能保证灌浆顺畅。灌浆管的压板与金属波纹管应连接牢固,并用塑料胶带缠紧密封以防漏浆。灌浆管高出构件砼表面200~300mm处弯折。为防止灌浆管在浇捣混凝土时脱落,可在灌浆管中插入钢筋,将灌浆管与构件的面筋绑紧,同时避免将灌浆管留在构件模板内。

6.0.6 混凝土浇捣

为确保工程质量,混凝土浇捣前,应由建设单位会同监理单位、施工单

位及设计单位等对预应力工程进行隐蔽工程验收,主要内容包括: ⑴ 原材料是否验收合格;

⑵ 有粘结预应力筋的数量、规格、控制尺寸是否按照图纸要求; ⑶ 波纹管有无破损,接头是否牢固可靠; ⑷ 灌浆管及端部的预埋处理是否恰当等;

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踏压撞碰波纹管、预应力筋、马凳、灌浆管以及端部预埋件,混凝土浇捣完毕后,构件侧模宜

6

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撑拆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张拉前不可拆除底模;侧模拆除后,若发现张拉端或固定端部混凝土有外观质量缺陷,应在张拉前进行处理,待处理后的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方可进行张拉。

6.0.7 预应力筋张拉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可进行张拉。设计文件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值的75%。张拉控制应力按设计文件要求,且不应大于钢绞线强度标准值的75%。

预应力构件的张拉顺序,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施工方便、操作安全等因素确定,一般分楼层、分部位、分段张拉。各楼层部位应遵循对称、均匀原则。

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法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计算要求,确定采取一端张拉或两端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时,宜两端同时张拉,也可一端先张拉,另一端补张拉。

同一束预应力筋,应采用相应吨位的千斤顶整束张拉,直线形或扁管内平行排放的预应力筋,当各根预应力筋不受叠压时可采用小型千斤顶逐根张拉。

特殊预应力构件或预应力筋,应根据要求采取专门的张拉工艺。如分段张拉、分批张拉、分级张拉、分期张拉、变角张拉等。

张拉工艺如下:

工作锚具安装→千斤顶安装→千斤顶进油张拉→伸长值校核→持荷顶压→卸荷锚固→记录 预应力张拉施工中,质量控制以应力控制为主,测量张拉伸长值作校核。 预应力筋张拉理论计算伸长值:ΔL=

NPLTAPEs

式中:N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取张拉端拉力扣除孔道摩擦损失后的拉力平均值;

LT——预应力筋实际长度

7

AP——预应力筋截面面积 Es——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

由多段弯曲线段组成的曲线束,应分段计算,然后叠加,结果较准确。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的量测,在建立预应力后进行,其实际伸长值: ΔL=ΔL1+ΔL2+ΔLC

式中:ΔL1——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实测伸长值;

Δ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值,可根据弹性范围内张拉力与伸长

值成正比的关系推算确定;

ΔLC——施加预应力时,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弹性压缩值和固定

端锚具楔紧引起的预应力筋内缩值,初应力宜为0.10~0.15σ

con。

张拉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与实际伸长值的允许偏差值控制在±6%以内,如超出范围,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方可继续张拉。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一次张拉端锚固程序可采用: 0→10%σ103%σ

con→105%σcon(持荷

2min)→σ

con→锚固或

0→10%σ

con→

con→锚固

6.0.8 后张有粘结预应力孔道灌浆

灌浆前先打通灌浆孔,用清水清洗孔道,直到张拉端部出水较大,各处均畅通时,方可安排灌浆。灌浆用水泥浆的水泥宜用不低于32.5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水灰比不应大于0.45,拌制后3h泌水率不宜大于2%,且不应大于3%。泌水应能在24h内全部重新被水泥浆吸收。水泥浆宜掺入外加剂,外加剂应不含氯盐且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水泥浆要严格按配合比配料,搅拌时间应保证水泥浆混合均匀,一般需2-3min。灌浆过程中,水泥浆搅拌应不间断,水泥浆用筛网过滤,以免灌浆时堵管。灌浆时将灌浆机出浆口与灌浆管相接,并确认连接处紧密后,开动灌浆泵加压灌入水泥浆,从近至远逐个检查出浆孔,各出浆孔出浓浆后逐一封闭,待最后一个出浆孔出浓浆后,封闭该出浆孔,继续加压至0.5-0.7MPa,保持1~2min,封闭进浆阀门,待水泥浆凝固后,再拆卸连接接头,并及时清理现场浮浆及杂物,

8

如发现管内有空隙应仔细补浆。

构件的底模支撑在无具体设计要求时,应在预应力筋张拉及灌浆浆体强度达到15MPa后拆除。

6.0.9 预应力端部封锚

张拉、灌浆后,用砂轮切割机切掉张拉端多余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其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用环氧树脂涂封锚具及外露预应力筋,封闭前应将锚具周围的混凝土凿毛、冲洗干净,凸出式的锚头宜配置钢筋网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封闭。 7 质量要求

7.0.1 质量要求

除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等有关规定及设计文件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199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

2 预应力锚具与连接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的规定。

3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旋管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1994的规定。

7.0.2 质量控制措施

1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每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2 所有原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检验。

3 预埋孔道、预埋件、编束、铺束的质量应专人检查,严格控制其尺寸及偏差。

4 加强张拉过程质量控制,严格遵守张拉设备的配套校验制度和灌浆质量保证措施。

9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现浇混凝土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法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现浇混凝土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法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020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