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1 本文由忽而白首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始终占据着新闻媒体的版面,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其中一个值得我们大力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然而,要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首先弄清楚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文章就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原因及特殊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一、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原因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解决好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民族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涉及少数民族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千万户少数民族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要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就应该对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详细的了解。2011年5月,在线调查网站问卷星发布了一份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问卷调查表。这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

题。以下摘抄几个调查问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第11题:汉语水平怎样,是否通过hsk(汉语水平考试)?比例情况如表1所示。第13题:如果就业较为困难,您去小城镇单位就业是否接受?比例情况如表2所示。第14题:所学专业前景,比例情况如表3所示。第15题:择业观念,比例情况如表4所示。第17题:期望月薪,比例情况如表5所示。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不难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既有自身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原因,又有少数民族身份造成的特殊原因。

首先,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从调查数据上来看,对于是否愿意去小城镇就业,有超过6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不太乐意;对于择业观念,有32%的人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优先;对于期望月薪,有超过96%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2000元以上。这就说明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随着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从“统包统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观已逐渐被社会所接受,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所认可。而由此产生的副作用就是很大程度上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他们认为读了大学就应当理所当然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理想,不愿去艰苦地

区就业,也不愿到非公有制单位工作,对民营企业的体制、性质认识不足,对现行政策不掌握,惧怕挑战,对就业还处于等待、观望等原因导致少数民族毕业生视野不开阔,有业不就得现象还较为普遍。

第二,对自己的大学学习及将来没有合理的规划。众多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大学生涯规划,更没有根据所学专业结合自身理想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考过后出现的目标空白不能及时填补,对于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究竟学什么,将来怎么发展缺乏必要的思考.如同一艘没有方向与目标的巨轮漂泊在大海中。 第三,专业设置与需求相脱节。由于市场机制不成熟,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造成“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目前有70%的毕业生很难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而有68%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不认为自己的专业有前途。加之企业之问竞争日益激烈,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人员的需求也在减少,相应地减少了就业岗位。这也是造成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其次,由少数民族身份造成的特殊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语言表达和实践能力欠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水平往往标志着思维的水平。因师资队伍不健全,教学质量及条件、语言环境有限,学习时间短等各种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基础薄弱,加之升入到大学本科阶段所有课程用汉语授课,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骤然提高,这与少数民族学生理解与接受知识的能

力不符,很容易造成厌学情绪的产生。当然,许多少数民族学生预科学习期间在主观上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造成了在后继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障碍,产生了专业课基础不扎实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而导致目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难,关键在于语言关没有过,就算少数民族企业家,也不愿意用不会汉语、不懂外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他们要和内地和国外做生意,语言不通怎么能胜任工作的要求呢?

第二,不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各行各业要求大学生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是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只局限于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很少考虑自己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等方面,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缺乏交际能力、沟通能力,缺乏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职业技能不强。

第三,生活习惯。少数民族毕业生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的单一性及封闭性,传统文化扩大了少数族毕业生就业的狭隘性及就业限制。因为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面对的是双向选择,选择的标准也是各有不同。事实上少数民族毕业生处于被选择的层面,处于劣势。 二、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总之,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出原因并且对症下药多管齐下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更好的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

第一,应多从政府的角度入手,除了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增加民族地区就业机会,完善就业中介机构的功能,调整高校专业设置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般性措施外,政府还应采取一些特殊对策。比如,借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直接、间接地创造就业岗位,对吸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做好城市少数民族社区建设工作,为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到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的东南部地区就业创造便利条件。

第二,少数民族大学生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增强竞争力。具体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汉语水平仅仅局限在汉语水平的过级率上,而是要在实践过程中真正熟练使用和运用汉语,提高沟通协作和应变能力。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对双语教师的需求量很大,但目前符合这方面条件的大学生较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考虑加强自身双语方面的培训,以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需求。

第三,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受传统的就业习惯影响,有些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把就业希望寄托在政府调配上,有些则依托于院校来寻找就业门路,还有个别大学毕业生把就业期许压在社会关系上。目前,我国的用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19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