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阅读理解基本功训练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1 本文由仅是祈愿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站的角度不同,造成同一个句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这些不同的理解中,有些是扭曲了原义,有些是误解了原义,造成理解的歧义。

歧义辨析的考查目的,是使应试者在能够准确地把握词义的基础上,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整个句子的意思。在语言实践中,造成句子理解歧义的原因主要有词义不明确、层次不清、句法结构不固定三种。 1.词义不明确

多义词是产生歧义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词语运用中,多义词是歧义产生的重要原因。 【例题】听爷爷说,小叔走了有半个月了。

【解析】此句中的“走”一般意义为“离开”、“行走”,但某些地方却为“死”之意。所以对于“走”这样的多义词就应引起注意,结合上下文的联系来理解、掌握。 2.层次不清

句子的概念层次之间交代不清,让读者产生歧义。 【例题】陕西和山西的部分地区持续干旱。

【解析】此句存在着层次混乱问题,既可理解为“陕西”和“山西”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陕西的全部和山西的部分地区。 3.句法结构不固定

实际中,由于句法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亦很容易造成句子的歧义。 【例题】领导人民一定要注意相关的政策和原则。

【解析】此句的“领导人民”是一个并列结构的词组,即“领导与人民”,也可以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领导着人民”,所以在理解上产生了歧义。 五、长句理解◆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语句较长的句子,长句并不是很多见,但不乏有时会碰到这类在结构上多重、句子很长的句子。正如英语中的长句一样,中文中的长句在考查时需要应试者对长句有整体的理解能力、把握能力,甚至应用能力。

一般情况下,长句理解的出题方式,是给出一个比较复杂的长句子,然后针对此长句提出一个问题,提供四种可能的理解,要求应试者在理解长句句意基础上,作出正确的选择。 【例题】在对待伊拉克的问题上成员国不得不对美英这种不通过联合国解决问题的方式表示极大的遗憾。

成员国对美英的做法( )。

A.赞成 B.反对 C.未置可否 D.不确定

6

【解析】正确答案为B。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即“成员国不得不对英美这种方式表示遗憾。”“不得不”是一个双重否定的用法,表示肯定意味,所以原句的意思是“成员国对英美这种方式表示遗憾”。故正确答案为B。 高分技巧点拨 1.词语替换

做词语替换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而迅速地把握每一个选项的词义。这种题型主要是在词义的相互干扰上做文章,只要善于辨别词语的真实含义,找准语句流畅的感觉,就可以解出这种题了。 2.选词填空

这种题型的解决,关键在于将备选词,放到整个句子中去,看该词是否能准确地帮助语句完成准确的意思表达,平时要多留意词语的常见用法。 3.病句判断

做这种题型,有如下几种方法:

(1)紧缩语句,简化句子从精简后的句子主要成分中判断句子是否表达正确,有没有语病。

(2)语感分析,通过审读语句,来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只要读起来不觉得别扭,就是表达正确的句子。

(3)分析逻辑意义,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子间关系是否合适来确定句子是否表达正确。

(4)类比造句,即按题中语句模式选一个常用的句子,看是否表达正确。 4.歧义辨析

对有歧义的短语和句子划分的主要方法是:

(1)增加或变换词语。如“我营一连发起三次进攻”,可以在“一连”前加“第”或把“一连”换成“连续”。

(2)变换句式(一般是由简到繁)。如“关心自己的孩子”可变成“这个孩子是关心自己的”或“自己的孩子被人关心”。

(3)添加上下文(依靠语境)。如“他走了一个钟头了”后边可添加“还没到学校”或“半个钟头前就到了”。又如“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前边可分别用“谁发明了蒸汽机”、“这是什么”来提问。

(4)标明重音和停顿。如“农村中小学教师”可在“中”的前后标明停顿,分别表示农

7

村的中学和小学教师或农村的小学教师。

(5)正确运用标点。如“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不再结婚”可分别在“死了”和“丈夫”后边加逗号。 5.长句理解

提出句子主干,再逐层按其修饰限制成分分别组成连续的短句。如果长句属肯定句型,则按主语分析含义;长句如果属于否定句型,应把握双重否定即肯定的规律,进行正确的判断分析。 专项梯度训练 一、选词填空

1.大酒店越来越多,一流厨师供不应求,于是不少店家争相出高价招聘,有人戏称:“酒店挖,肥了大厨师。”( ) A.墙头 B.墙根 C.墙脚 D.墙角

2.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的_______中解放出来,纷纷投入到第三产业中去。( ) A.枷锁 B.约束 C.拘束 D.束缚

3.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抓住机遇,_______经济体制改革。( )

A.加强 B.强化 C.深化 D.深入

4.本来,他想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大学学业,但开学临近,他还没有筹措到足够的学杂费。无奈之余,他只好含着泪水向学生处递交了特困_______申请书。( ) A.援助 B.支援 C.救济 D.补助

5.大学新生入学的日子到了,父亲坚决反对母亲小明去大学,认为小明到了应该自立的时候了。( )

A.携同 B.偕同 C.陪同 D.随同

6.现代逻辑是以19世纪中期出现的数理逻辑为起点的,它使用特别符号和形式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演绎推理及逻辑规律,是传统形式逻辑的直接延续和。( ) A.延伸 B.变革 C.发展 D.变化

7.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人们,由于生活经验的范围和性质不同,所而形成的思维框架、思维模式也就不同。( ) A.沉淀 B.积淀 C.积累 D.发展

8.大中小医院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以( )突如其来的不明病疫。( )

8

A.控制 B.处理 C.应付 D.戒备

9.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 A.开创 B.开辟 C.创立 D.创建

10.我这块迷人的土地,这里曾播撒过我许多的梦想。( ) A.留念 B.依恋 C.迷恋 D.爱恋 二、词语替换

1.技术员陈肯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 ) A.克服 B.攻坚 C.攻下 D.解决

2.郑培民同志崇高的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A.伟大 B.高尚 C.宏伟 D.高大

3.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 A.取决于 B.鉴于 C.有待于 D.寓于

4.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都必定遭到失败。( ) A.违反 B.背离 C.有悖 D.偏离 5.这是一块富饶的土地。( ) A.富有 B.丰富 C.丰收 D.富足

6.你完全不必牺牲自己的合法利益来迁就那些唯利是图的老板。( ) A.屈就 B.凑合 C.奉承 D.迎合

7.国民党反动派在制定伪宪法时,一再标榜是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教”。( ) A.表扬 B.宣扬 C.标志 D.标示

8.在研究、试验和观察的时候,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实的表面上,不要变成事实的保管人,要坚持不懈寻求那些支配事实的规律。( )

A.锲而不舍 B.坚持不渝 C.坚韧不拔 D.坚贞不屈

9.李老师桃李满天下,在庆贺他60大寿时,时贤名流皆至。宾客盈门,高朋满座。( ) A.济济一堂 B.高谈阔论 C.胜友如云 D.欢声笑语 10.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永远铭记在心。( ) A.牢记 B.谨记 C.死记 D.默记 三、病句判断

1.从给出的几句话中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9

A.微风吹过平静的河面,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波纹

B.这次外出旅游,见闻甚广,今选择较有意义之事三件,记录如后 C.穿着一身笔直西装的王道吉老先生,到车站迎接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 D.前几年他尽管遇到许多麻烦事但他一点也没有计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因策划实施美国驻东非大使馆而被通缉的阿布纳斯近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落网,现被关押在当地一所监狱里

B.《谈艺录》对许多问题都做了前无古人的发掘和辨析,出版之初就以视角的独特、观点的新颖和材料的丰赡震动了学界

C.和传统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主张

D.要提高现代文阅读题的准确率,考生平时应多读例文、精做习题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999年,刘永行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第二首富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眼前,沙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

D.欧洲舆论指出,贫铀弹调查没有透明度,北约在多大程度上说了真话令人怀疑 4.从所给出的四句话中,选出“从”字使用不当的一个病句( )。 A.小李乘火车从北京到天津用了一个半小时 B.小刘的观点上看,从客观来讲,他是支持小赵的 C.小张从3月到5月不在上海

D.小马从院子的南面找到北面,也没找到他丢的钥匙 5.找出没有语病的句子( )。

A.易可的语言天赋早在三岁时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B.因为他经常做这些事,于是大家一看到这事就首先想到了他 C.幼儿园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盼望我,我必须尽快回去

D.应聘的外国专家的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应用期工资而不低于试用期工资 四、歧义辨析

1.下列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没有歧义,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

A.香溪发源于鄂西的大神农架群山中 B.新来的老王的助手登台唱了一首歌

10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阅读理解基本功训练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阅读理解基本功训练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210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