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热力学统计物理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南泠扬青柏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热力学统计论文

对《热力学及第一定律》的讨论 目 录

摘要??????????????????????????2 关键字?????????????????????????2

引言???????????????????????????????2 正文???????????????????????????????3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3 1.1状态与状态函数??????????????????????3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产生????????????????????4 2.1历史背景????????????????????????4 2.2建立过程????????????????????????6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7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8

4.1焦耳定律????????????????????8 4.2热机????????????????????9 4.3其他????????????????????9 总结????????????????????????10 参考文献??????????????????????10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摘 要:热力学第一定律亦即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本文回顾了其建立的背景及经过,它的准确的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及它在理想气体、热机的应用。

关键字: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定理;焦耳定律;热机;热机效率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content and

applications

Abstract: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which energy conversion and conservation, widely used in each subject are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ckground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ecise words, it expressed and math expression, and it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deal gas, heat

Key words:Thermodynamics the first laws; Internal energy theorem; The joule laws; The engine; Heat efficiency

引言

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第一类永动机的制造,因为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之前,人们一直围绕着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直至热力学第一定律发现后,第一类永动机的神话才不攻自破。本文就这一伟大的应用于生产生活多方面的定律的建立过程、具体表述、及生活中的应用——热机,进行简单展开。

正文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为了使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能用数学形式表达和处理,必须先介绍体系 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等概念。这些概念十分重要,要想学好物 理化学,需准确理解它的涵义,并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但由 于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已接触过,这里我们只是有重点的提一下。 体系与环境:

体系是指人为划分出的研究对象

环境是指与体系密切相关的部分 但需注意:

1.体系与环境是为了明确研究对象,人为地加以区分的,它们之间可以有实际 的界面性,也可以是虚构界面存在.

如造“冷库”(-23~-29℃),需购一定功率的致冷机几台?

就要算出墙内壁(实际界面)以外部分的环境单位时间内传递到体系内的热 量 Q;人工降雨研究“云层”,云与其它云间的界面就是虚构的。

2. 据体系与环境向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情况,体系分为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和 孤立体系.但这并非是体系本身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只是为了问题的研究方 便,据体系与环境间的关系而区分的.如一保温瓶中装上热水,用软木塞塞 好时,可以人为体系与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孤立体系;若软木塞 保温性能不好,有热交换,则是封闭体系了;若塞子去掉就是敞开体系了. 由此可见,同样是一瓶水,据它与环境有无能量、物质交换可以分属孤立 体系,封闭体系知敞开体系.至于选择哪一部分作为体系,应根据我们研究 问题的需要和方便而定. (一) 状态与状态函数 1.状态

当体系选定后,该体系所有客观物理量(温度、压力、体积等)的综合表现 称为状态.

如风、雨、热、寒就是天气的不同状态.对状态了解的愈透彻,在生产活动中所 能获得自由就愈大.比如对天气不同状态的了解,可使我们在出门前只要听听天 气预报---温度多高、风力多大、就知该穿戴些什么.

当描述状态的所有宏观物理量不随时间而变,我们就称该状态为热力学平 衡态,它包括:

热平衡——体系内无绝热壁存在时,各处温度相等. 力平衡——体系内无刚性壁存在时,各处压力相等.

质平衡——体系各处组成和数量不随时间而变,即使体系处于化学平衡 和相平衡.

以后若不特别指明所讲状态都是指这种热力学平衡态. 2.状态函数

用来描述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或状态性质或状态变数.

这些不同名称之间并无任何本质的区别,有时是人为的原因,有时是为了测量和 观察时 的方便.状态函数许许多多,但是有实际意义的状态函数是有限的. 在这种许许多多

状态函数中,并非都是独立的,描述一个状态往往无需确定所有的状态函数. 对任

意给定量的封闭体系,其状态可用任意两个独立变量完全确定.

如给定量的封闭体系内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可用 P、V、T 中的任两个确定PV=nRT。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产生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 2.1历史渊源与科学背景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约有 300 万年的历史了,征服自然的伟大开端要算是 55

万年前—火的发现和热能的利用.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祖先对热的利用仅限于取暖、煮熟食物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为满足发展生产所需的动力,人类使用热能为自己服务有着悠久的历史,火的发明和利用是人类支配自然力的伟大开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中国古代就对火热的本性进行了探讨,殷商时期形成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就把火热看成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元素之一。

北宋时刘昼更明确指出“金性苞水,木性藏火,故炼金则水出,钻木而生火。”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那拉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公元前611—547) 把火看成是与土、水、气并列的一种原素,它们都是由某种原始物质形成的世界四大主要元素。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约公元前500—430)更明确提出四元素学说,认为万物都是水、火、土、气四元素在不同数量上不同比例的配合,与我国的五行说十分相似。但是人类对热的本质的认识却是很晚的事情。18世纪中期,苏格兰科学家布莱克等人提出了热质说。这种理论认为,热是由一种特殊的没有重量的流体物质,即热质(热素)所组成,并用以较圆满地解释了诸如由热传导从而导

致热平衡、相变潜热和量热学等热现象,因而这种学说为当时一些著名科学家所接受,成为十八世纪热力学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人们开始挖空心思地去设计形形色色可以对外作动力的机器了.所设计的机器可分类两类,一类是利用热能对外做功,约于 1768 年制成(效率 2—3%),并广泛用于航海、火车和纺织工业 ,促进了西方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另一类是不需要外界供给能量,又不损耗体系等能量而能连续对外做功.结果花费了一百多年没制成,直到 1840 年焦耳 ( 1818-1889 , J.P.Joule ) 迈 耶 尔 ( 1814-1878,J.R.von Mayer ) 亥 姆 霍 兹、、(1821-1894,H.V.Helmholtz)(目前科学界公认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奠基人):

各自独立地发现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即热力第一定律后,才宣判了这种机器的 死刑,并把这种机器称为第一类永动机.可见,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力学体系中的具体形式.为利用人类从巨大劳动和百余年实践中归纳出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定量地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建立其数学表达式.

十九世纪以来热之唯动说渐渐地为更多的人们所注意。特别是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克鲁克斯(M.Crookes,1832—1919),所做的风车叶轮旋转实验,证明了热的本质就是分子无规则动的结论。热动说较好地解释了热质说无法解释的现象,如摩擦生热等。使人们对热的本质的认识大大地进了一步。戴维以冰块摩擦生热融化为例而写成的名为《论热、光及光的复合》的论文,为热功相当提供了有相当说服力的实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探讨这一问题。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热力学统计物理论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热力学统计物理论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44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