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向后计算路段流量
从s点开始,按s(j)的上升顺序依次考虑每个节点j,计算进入它的所有路段的流量。对路段(i,j)的流量为:
阻抗可变:单路径:增量分配法、迭代平衡、迭代加权 1、增量分配法(IA法)(重点)
将PA矩阵分成若干份(N份),各份比重由大到小(具体比重值可以人为任意确定);从大份开始,每次取一份进行全有全无分配,每次分配前根据前一次分配结果用走行时间公式修正各路段的阻抗值。 优点:
简单可行,精确度可以根据分割数 N 的大小来调整;易于编程,实践中经常被采用,且有比较成熟的商业软件可供使用。 缺点:
与平衡分配法相比,仍然是一种近似方法;当路阻函数不是很敏感时,会将过多的交通量分配到某些通行能力很小的路段上。
2、迭代加权法(MSA法)
思路:每次将PA分布量按全有全无分配到路网上去,得到各路段上的分配量,叫“附加量”;该附加量与原路段上的交通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新的路段上的交通量,再由这个量计算出各路段的交通阻抗,作为下一次分配的依据;当前后两次分配的结果近似相等时,停止迭代。
出现的问题:精度要求和权重系数α
3、迭代平衡法
思路:先假设路网中各路段上的流量为零,按零流量计算初始路阻,分配OD表;然后按分配流量计算路阻,重新分配整个OD表;
最后比较新分配的路段流量与原来分配的路段流量、新计算的路阻与原来计算的路阻,若分别比较接近,满足迭代精度要求,则停止迭代,获得最后的分配的交通量。 否则,根据新计算的路权,再次分配,直到满足精度为止。
不足:迭代次数事先未知
多路径:增量加载、迭代加权
五、平衡分配方法:F—W法、迭代加权法 1、F—W法
21
要求模型的约束条件必须是线性的 扩展:(选择或判断)
1、静态交通分配是以OD交通量为对象、以交通规划为目的而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2、动态交通分配则是以路网交通流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第八章 交通规划方案设计及评价 注明:本章主要出选择或判断题
规划方案设计包括网络设计和枢纽设计两个问题 一、定量网络规划必要性
新建道路或改进路段通行能力,并不一定降低交通网络的总阻抗 1.“Braess诡异” 2.路段拓宽现象
二、定量网络规划方法类型
三、关于交通网络、交通枢纽的一些基本概念
1、交通网络: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建立在各出行方式出行OD量的基础之上,并以满足出行要求为主要目标。
2、交通枢纽:是指建在某种交通网络上两条或多条线路交汇处,或几种交通网络衔接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等功能的综合设施 四、枢纽选址方法适用场合
1、根据枢纽所在位置的特性分为:已定型、半定型和全定型
2、方案评价的内容交通枢纽的选址就是确定半定型、全定型枢纽在交通网络上的位置。 3、方法适用场合: 1)流量决定法
适用:全定型的客运交通枢纽的选址 2)成本决定法
适用:半定型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的选址。
扩展:枢纽的选址通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方案评价的内容
交通规划的方案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六、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评价指标 1、交通网络总体建设水平评价 2、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评价 3、交通网络的容量评价 4、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价
22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交通规划复习题 (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