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的价格上涨,而对不景气的产业却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此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与不景气及失业并存的矛盾现象。30年之后,哈伯勒的正确预见才得到证实。充分就业是一种幻想,干预就业市场会导致堕落的混乱,这会叫美国人产生错觉,想要从政府那里获得它无法提供的东西。经济学范式的发展:正是这一时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词第一次得到了使用: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个别元素;宏观经济学奖研究经济整体。1948年,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出版,未来60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被翻译成了40多种语言,售出了4000多万本。萨缪尔森说,“只要我能撰写该国的经济学教科书,我才不在乎谁撰写它的法律呢。”紧缩政策的选举困境:要财政纪律还是要选票要成功赢下投票箱,就是要把经济管理好,让商业周期跟为期四年的选举周期保持一致。要是有人敢在财政预算赤字上“做正确的事”,一定没好下场。预算赤字下还要减税?肯尼迪的减税“赌博”。加尔布雷斯抱怨,减税是凯恩斯主义的一种“反动”形式,它不能像有针对性地公共开支那样解决公共弊病。此外,减税还会带来同伙膨胀。“菲利普斯曲线”假定失业率降低和通货膨胀上升之间存在一种权衡关系。减税的推动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种既能创造充分就业又不会引起物价上涨的方法。1964——1966 “赌博”成功了,经济增长5.8%上升到6.6%;失业率 5.2%下降到2.9% ;通胀2%-3%之间。
1965年12月,《时代》杂志把“年度人物”的荣誉颁给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华盛顿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人们,利用凯恩斯主义的原则,不光避免了战前岁月的暴力循环,还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和极其稳定的物价。滞胀来了!一种名为“滞胀”的全新经济现象出现——经济低增长甚至不增长,又伴随着通货膨胀。此前,人们一直以为这是压根不可能出现的局面。凯恩斯时代落入了垂死的阵痛。“滞胀”时代到来了。“滞胀宣告天真的凯恩斯主义结束了。”米尔顿·弗里德曼评论道。16 哈耶克的反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观点在经济学的方法论上他对凯恩斯的评价很高,但政治层面上他更倾向于哈耶克的观点,即自由主义。凯恩斯对技术经济学的馈赠是十分正面的,但他的政治遗产却是负面的。他极大地助长了政府规模的扩张。弗里德曼关于“大萧条”成因的研究:他研究了美国自19世纪中期以来的每一轮波峰和波谷,发现每次下行开始前,总会出现货币供给的大爆炸。再对照大萧条的数据,他推断,要是1929-1933年美联储通过降低货币利息来增加货币供给的话(实际政策则为货币大幅紧缩),低迷最多持续一两年。故此,按弗里德曼的推算,大萧条其实是“打紧缩”,它是一场本可避免的人为灾难。为了改进商业周期,弗里德曼提出,要严格控制货币增长,只允许它缓慢增加,后世称此中政策叫:“货币主义(Monetarism)”。弗里德曼倾向于减税,不光是因为他相信
个人比政客们更清楚该如何花掉自己的钱,还因为既然要减税,政府支出就必须减少。弗里德曼非常赞同哈耶克的悲观立场,认为“善意的独裁迟早会导致集权社会。”但他也相信凯恩斯写给哈耶克最后一封信里所说的话,即干预是否会导致暴政,取决于一个国家是否有强烈的公平感为立足基石。这解释了为什么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诸国的福利国家政策并未导致集权主义。弗里德曼认为英国有着“贵族结构”,“权贵之责任”(地位高则责任重)并非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此外,英国还有“基本上清廉的公务员”和“奉公守法的公民”。美国实行福利国家是否具备这些呢?弗里德曼并不怎么乐观,“分赃制度构成了公众的态度……因此,凯恩斯的政治遗产在美国的效力已经在衰减了。”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尊重个人主义的美德,警惕国家权力),和哈耶克对政府的天生不信任完美契合。两人都认为,通货膨胀比失业带来的苦难更大。转折点: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他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上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但似乎说服力不够强。两年后弗里德曼也获得了诺奖。获奖花絮:与哈耶克一起获奖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社会民主党政治家冈纳·默达尔。在颁奖典礼上,哈耶克当众宣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荒唐可笑,既不值得颁发,也不值得领受;默达尔则谴责委员会竟颁奖给哈耶克。里根与撒切尔,哈耶克的两位支持者尽管开
玩笑时略显轻浮,但里根读书的品位绝非如此。“我读过冯·米塞斯和哈耶克的经济学观点。”他解释说。里根极为出色的沟通能力,积极地推动了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的信息。里根自己就懂哈耶克,也懂米尔顿·弗里德曼。我猜你没法把哈耶克弄到《今日秀》(Today)来,但你能叫里根以更准确的例子、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哈耶克的核心。撒切尔在牛津求学时读到了《通往奴役之路》,1974年,她发现这本书有新的现实意义。担任保守党领导者后没多久,她去见党内的左倾研究部门,把手伸进手袋,掏出一本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呯的一声砸在桌上。“这才是我们应该信奉的东西!”她叫道。里根经济学的三根支柱1)通过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认为滞胀“是一条吞噬我们内脏的恶龙”他相信弗里德曼是正确的:调节货币供应量是关键。“人们逐渐认为这属于凯恩斯主义的一部分,即略有通胀是件好事。”沃尔克回忆说,“之后,你得到了一点通胀,紧接着你有需要一点儿,因为它刺激了经济。人们习惯了它,它的效力渐渐丧失。和抗生素一样,你必须要新品种才行了。”2)“拉弗曲线”的应用,相信减税能增加收入。里根认为,大幅削减收入税,将增加个人消费,发过来又能通过”涓滴效应“拉动整个经济的需求。“涓滴效应”和“乘数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有其局限性,且都无从证明。3)“供给学派经济学”的观点。繁荣的经济最好是通
过减少行业管制和企业税收,鼓励生产商供给更多更廉价的商品来实现,而不是像凯恩斯主义那样增加公共开支,刺激“需求主导”的发展。凯恩斯主义者对里根经济学的质疑:里根经济政策就是变戏法,是政治噱头,表面上打着削减政府规模的哈耶克旗号,实质上是通过激增的国防开支拉动总需求和经济增长。正如罗伯特·索洛所说:“1982-1990年持续的经济繁荣,是靠里根政府以增加支出、降低税收这一明显的凯恩斯主义方式设计出来的,这是财政预算赤字扩张性增长的经典案例。”加尔布雷斯表示同意,里根在国家正经历着一场相当不愉快的经济衰退时就任总统,并执行了许多强硬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他说,”其结果质疑,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执政的80年代改善了经济。有趣的一点是,这一切是由并不真正理解凯恩斯、对他持批评态度的人完成的。这就是不由自主的匿名凯恩斯主义吧。17 战火重开淡水经济学家 VS 咸水经济学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基本沿袭了凯恩斯-哈耶克从前辩论的老路。一方是所谓的“淡水经济学家”,因为他们所在的大学聚集在美国内陆的大湖区,另一方是“咸水经济学家”,来自沿海的几所院校。淡水经济学家和哈耶克一样,认为通货膨胀是国家最可怕的祸害,咸水经济学家则像凯恩斯一样,认为失业问题更严重。淡水派认为,应当把经济视为有感觉力的有机体,受市场参与者的理性决策所控制。经济衰退是经济周期的常规面貌,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