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3 本文由亦难幸福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巨,可从学术期刊提及他的次数中明显看出。1934年,受他理论启发的只有20篇文章;1936~1940年,这个数字飙升到269篇。罗斯福新政,大规模的公共支出提高需求。这就是实践中的“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纠偏:有些人主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靠增加支出提高需求,凯恩斯对此做了驳斥,“那就像是因为买了一条太长的皮带就想让自己长胖一样。在今天的美国,皮带比腰围长得太多了。凯恩斯煞费苦心地指出了若经济已达充分就业状态国家继续注资提升需求会有什么后果。当社会的所有劳动力和资本设备都已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有效需求除了无限制地提高价格,别无任何作用。12 哈耶克的反击在哪里?人们都热切地等待哈耶克挑战《通论》,但哈耶克的思想却飘向了他方。哈耶克的讲座“经济学与知识”对于经济均衡概念的思考:大规模经济行为的先验假设依赖于一整套理想的条件:每一个人都掌握了为在完美市场中做出决策所需的一切有关目前及将来环境的知识。但是,哈耶克提醒听众,完美的市场并不存在。市场中哪怕最简单的决定,都由许多准确和不准确的人类选择构成。两点重要结论:1)价格反映了对市场认识的集体智慧;诸如政府等外部力量干预价格形成,就像是想按住测速仪指正的方式来规范汽车行驶速度一样。2)没有一个人,哪怕是“全知全能的独裁者”,能够了解经济体中所有个体的想法、欲望和期待。如果一个集权统治者,甚至心怀善意

的非政治“规划者”,基于自己能够准确了解他人思想的假设来干预经济,必然会挫败、阻碍个人的幸福和自由,哪怕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代表个人的利益行事。哈耶克称“这个极具启发意义的想法让我从全新的角度看到了经济理论的整个特点。”哈耶克从微观角度对《通论》的反击应该是有力的,但《通论》引发的喧嚣太盛,哈耶克的讲座几乎没人注意到。哈耶克被时代遗忘了……哈耶克写作了属于他的通论《资本的纯理论》,其中有他对凯恩斯《通论》的批驳:《通论》的主要论点是诡辩,它否认了经济学家始终关心稀缺性的问题。“凯恩斯带给我们那的,其实是人们长久以来渴望的富足经济。”哈耶克相信,价格是理解生产过程的关键,是理解整个经济运作的基础,价格的基础来自商品的稀缺性,而非如凯恩斯所说,来自储蓄与投资失衡及生产“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全书的结语:长期而言,我们都会死,所以,政策应该完全受短期因素指引吗?我担心,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一语的信徒们真的会遇到洪水滔天的那一刻。他们会自食其果的。能否充分理解“商品需求不是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一原则,以及它有什么样的局限性,是对经济学家的最佳考验。13 二战爆发以及《通往奴役之路》的出版战争爆发了,凯恩斯提出“延付薪酬”,认为,一旦战争开支耗尽,战后必将出现低迷时期,此时把积累的钱拿出来用,就能起到抗低迷的作用。哈耶克称其方法巧妙。在战争期间,

哈耶克愿意同凯恩斯站在一边,因为凯恩斯非常反对通货膨胀,而这也是经历过恶性通胀的哈耶克极其反对的。1944年3月10日《通往奴役之路》在英国出版,9月18日在美国出版上市。凯恩斯拜读后的评价:“在我看来,这是一本伟大的作品。我们有绝对充分的理由感谢你把迫切应该说出来的话说的这么好。想必你知道,我并不完全接受这本书里的经济学论述。但从道义上和哲学上,我几乎完全同意它的观点;我不光同意,而且深为感动。”凯恩斯在一番表扬后提出了他的质疑:希特勒的崛起并非仰赖大政府带来的便利,而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失败和大规模失业。哈耶克的分析是以对经济学或社会学的认识为基础的,他忽视了人的因素。哈耶克关心的是政府干预与暴政之间的联系,凯恩斯却相信,极权主义的倾向根植于个人的道德选择。从计划走向极权主义可能存在一道滑坡,但哈耶克同样站在滑坡上。这是我唯一严肃的批评。你是不是地承认,这是一个在哪里划下界线的问题。你赞同必须在某个地方划下界线,也赞同逻辑上的极端实不可取的。但你却并未向我们说明在哪里、怎么划下这条界线。你大大低估了中间路线的可行性。(福利国家)你此前一直试图说服我们,只要朝着计划方向迈出一寸,你就必定走上滑坡的路,它会带我们跌下悬崖。观点对比:凯恩斯说,在一个珍视自由的国家,比如英国,计划是不会招来暴政的,哈耶克反击说,你无法依然“英国人”固有的“性

格”解救英国人民于此种命运(指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认为《通往奴役之路》中已经详细解答了凯恩斯的反对意见,即在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之间划界限的问题。两位右派学者对《通往奴役之路》的评价:《一九八四》作者乔治·奥格威的消极看法:“哈耶克教授——没有看到,或者不愿承认,回归‘自由’竞争对大多数群众意味着一种更糟糕的暴政,因为自由竞争比政府更不负责任。竞争的问题在于,总会有人赢,有人输。哈耶克教授否认自由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垄断,但在实践中,它确实会带来垄断,由于绝大多数人宁可要国家的管理也不愿萧条和失业,那么,只要主流民意在这件事上有决定权,滑向集体主义就是不可避免的。”安·兰德在书的空白处潦草地写下了好些骂人的话,说哈耶克是“该死的傻瓜”、“可怕的蠢货”、“混账”、“完全、彻底、恶毒的混蛋”。《通往奴役之路》尽管大受欢迎,却是一本不光区分了左翼和右翼更区分了右翼与极右的决定性著作。1946年4月30日凯恩斯过世哈耶克对其评价:“我所认识的真正伟人,令我无限仰慕。没有他,世界会使一个远为贫困的地方”。14 茫然岁月宏观整体的思考方式是凯恩斯给后世经济学家最大的贡献。哈耶克和米塞斯认为经济活动太复杂,无法量化,用平均值来界定个人如何确定价格是误导,弗里德曼的研究则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凯恩斯将经济视为整体的概念,并用平均值来判断经济变化的因和果。哈耶克接受了洛克的法

治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演化。唯有法治的存在,才能确保自由市场对所有人公平运作,如果法治缺席,暴政就会上台。有了法治,公民能对未来做出确定的决定,提供了社会实现富裕的有序条件。哈耶克认为要限制法律对私人生活的干涉,允许个人向右他所谓的“某种确获保障的私域”。人人生而平等?我们所期待的经济快速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正是不平等的结果,没有不平等,经济快速进步是不可实现的。哈耶克和米塞斯责怪美国的大萧条是因为商人以太低的利率借了太多的钱,又把钱投入到亏损的业务上。他昔日最紧密的朋友、最热情的支持者——莱昂内尔·罗宾斯改投凯恩斯的门下,并反驳哈耶克对大萧条的补救方法(暂停错误投资,提高利率鼓励更多储蓄,阻止消费者支出,让市场自己找到平衡点)是不合适的,这就像是“拒不给掉进冰窟的醉汉盖上毯子、注射兴奋剂,因为他最初的麻烦是热得过了头”。15 凯恩斯时代1946——1980饱受蹂躏的欧洲成了凯恩斯主义的实验室。美国认为,必须牢牢记住凯恩斯在《和平的经济后果》中所提出的教训:应当首先限制集权主义发展的先决条件。美国纳税人非但不曾以贫困来惩罚战败国,反而通过“马歇尔计划”来帮它们实现繁荣。追求“充分就业”成为主流思潮,但凯恩斯主义并非没有质疑。戈特弗里德·哈伯勒:如果失业的人集中在某些“萧条”地区和行业,而其他地方则是充分就业,总支出的增加则会带动充分就业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858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