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习题与作业5-6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6 本文由如花流年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五章 对流换热

思考题

1、在对流换热过程中,紧靠壁面处总存在一个不动的流体层,利用该层就可以计算出交换的热量,这完全是一个导热问题,但为什么又说对流换热是导热与对流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流体流过静止的壁面时,由于流体的粘性作用,在紧贴壁面处流体的流速等于零,壁面与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必然穿过这层静止的流体层。在静止流体中热量的传递只有导热机理,因此对流换热量就等于贴壁流体的导热量,其大小取决于热边界层的厚薄,而它却受到壁面流体流动状态,即流动边界层的强烈影响,故层流底层受流动影响,层流底层越薄,导热热阻越小,对流换热系数h也就增加。所以说对流换热是导热与对流综合作用的结果。

2、试引用边界层概念来分析并说明流体的导热系数、粘度对对流换热过程的影响。 答:依据对流换热热阻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区域的导热热阻。层流边界层的热阻为整个边界层的导热热阻。紊流边界层的热阻为层流底层的导热热阻。导热系数越大,将使边界层导热热阻越小,对流换热强度越大;粘度越大,边界层(层流边界层或紊流边界层的层流底层)厚度越大,将使边界层导热热阻越大,对流换热强度越小。

3、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知,该式中没有出现流速,有人因此得出结论:表面传热系数h与流体速度场无关。试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性?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描述流动的能量微分方程中,对流项含有流体速度,即要获得流体的温度场,必须先获得其速度场,“流动与换热密不可分”。因此表面传热系数必与流体速度场有关。

4、试引用边界层概念来分析并说明流体的导热系数、粘度对对流换热过程的影响。 答:依据对流换热热阻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区域的导热热阻。层流边界层的热阻为整个边界层的导热热阻。紊流边界层的热阻为层流底层的导热热阻。导热系数越大,将使边界层导热热阻越小,对流换热强度越大;粘度越大,边界层(层流边界层或紊流边界层的层流底层)厚度越大,将使边界层导热热阻越大,对流换热强度越小。

5、对管内强制对流换热,为何采用短管和弯管可以强化流体的换热?

答:采用短管,主要是利用流体在管内换热处于入口段温度边界层较薄,因而换热强的特点,即所谓的“入口效应”,从而强化换热。而对于弯管,流体流经弯管时,由于离心力作用,在横截面上产生二次环流,增加了扰动,从而强化了换热。

6、其他条件相同时,同一根管子横向冲刷与纵向冲刷相比,哪个的表面传热系数大,为什么?

答:横向冲刷时表面传热系数大。因为纵向冲刷时相当于外掠平板的流动,热边界层较厚,而横向冲刷时热边界层薄且存在由于边界层分离而产生的旋涡,增加了流体的扰动,因而换热强。

7、在地球表面某实验室内设计的自然对流换热实验,到太空中是否仍然有效,为什么? 答:该实验到太空中无法得到地面上的实验结果。因为自然对流是由流体内部的温度差从而引起密度差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引起的。在太空中实验装置格处于失重状态,因而无法形成自然对流,所以无法得到顶期的实验结果。

8、管束的顺排和叉排是如何影响换热的?

答: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可简答如下:叉排时,流体在管间交替收缩和扩张的弯曲通道中流动,而顺排时则流道相对比较平直,并且当流速和纵向管间距s2较小时,易在管的尾部形成滞流区.因此,一般地说,叉排时流体扰动较好,换热比顺排强.或:顺排时,第一排管子正面受到来流的冲击,故φ=0处换热最为激烈,从第二排起所受到的冲击变弱,管列间的流

体受到管壁的干扰较小,流动较为稳定。叉排时每排管子受到的冲击相差不大,但由于流体的流动方向不断改变,混合情况比顺流好,一般情况下,差排的平均换热系数比顺排时为大。

9、空气沿竖板加热自由流动时,其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与空气沿竖板受迫流动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在自由流动时,流体被壁面加热,形成自由流动边界层.层内的速度分布与受迫流动时不相同.流体温度在壁面上为最高,离开壁面后逐渐降到环境温度,即热边界层的外缘,在此处流动也停止,因此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厚度相等,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为,在壁面上及边界层的外缘均等于零.因此在层内存在一个极大值(见图1).受迫流动时,一般说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厚度不相等.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为壁面处为零,.而外缘处为u∞(见图2)。

10、试讨论在无限空间自由流动紊流换热时对流换热强度与传热面尺寸的关系,并说明此关系有何使用价值。

答:当在无限空间自由流动紊流换热时,换热面无论是竖壁、竖管、水平管或热面向上的水平板,它们的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 Nu=C(Gr.Pr)n中的指数n都是1/3,因此方程等式两边的定型尺寸可以消去,表明自由流动紊流换热时,换热系数与传热面尺寸(定型尺寸)无关.利用这自动模化特征,在自由流动紊流换热实验研究中, 可以采用较小尺寸的物体进行试验,只要求实验现象的GrPr值处于紊流范围。

11、在对流温度差大小相同的条件下,在夏季和冬季,屋顶天花板内表面的对流放热系数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在夏季和冬季两种情况下,虽然它们的对流温差相同,但它们的内表面的对流放热系数却不一定相等。原因:在夏季tf<tw,在冬季tf>tw,即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水平壁面在上,温度较低的空气在下,自然对流不易产生,因此放热系数较低.反之,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水平壁面在上,而温度较高的空气在下,自然对流运动较强烈,因此,放热系数较高。

课后习题

5-2 对于油、空气及液态金属,分别有Pr>>1、Pr≈1、Pr<<1。试就外掠等温平 板时的层流边界流动,画出三种流体边界层中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的大致图像。

5-3 流体在两平行平板间作层流充分发展的对流换热(见附图)。试画出下列三种情形

下充分发展区域截面上的流体温度分布曲线:

(1)qw1= qw2;(2)qw1= 2qw2;(3)qw1= 0 解:

qw1= qw2 qw1= 2qw2 qw1= 0

5-7 取外掠平板边界层的流动从层流转变为湍流的临界雷诺数(Rec)为5×105, 试计算25℃的空气、水及14 号润滑油达到Rec 时所需的平板长度,取u∞=1m/s。 解:25 ℃ 时三种流体的运动粘性系数为: 水v = 0.9055×10?6m2 / s 、空气 v = 15.53×10?6m2 / s 、14 号润滑油v = 313.7 ×10?6m2 / s

5?105?10达到临界所需板长:水L???0.453m、空气L??=7.765m、

u?u?5?10油L??=156.9m

u?5-25 一常物性的流体同时流过温度与之不同的两根直管1 与2,且d1=2d2,流动 与换热均已处于紊流充分发展区域。试确定在下列两种情形下两管内平均表面传 热系数的相对大小:

(1)流体以同样流速流过两管;

(2)流体以同样的质量流量流过两管。

解:设流体是被加热的,则以式(5-54)

为基础来分析时,有:

555

对第一种情形,u1=u2,d1=2d2,则

对第二种情形,m1=m2,d1=2d2,因为

,所以

当流体被冷却时,因Pr 不进入α对比的表达式,所以上述各式仍有效。 5-42 温度为0℃的冷空气以6m/s 的流速平行的吹过一太阳能集热器的表面。该表面呈方形,尺寸为1m×1m,其中一个边与来流方向垂直,如果表面平均温度为20℃,试计算由于对流所散失的热量。

解:定性温度tm=(0+20)/2=10,λ=0.0251w/m·℃,v=14.16×10-6m2/s,Pr=0.705

Re?uL??4.237?105?5?105

所以Nu = 0.664× (Re)0.5 (Pr)0.333 = 384.7

?=Nu??? =9.66(w/m2??C) Q=1×9.66×20=193W

5-51 一个优秀的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可以在2.5h 内跑完全程(41842.8m)。为了估计他在跑步过程中的散热损失,可以做这样简化:把人体看成高1.75m,直径为0.35m 的圆柱体,皮肤温度为柱体表面问题,取为31℃;空气是静止的,温度为15℃,不计柱体两端面的散热,试据此估算一个马拉松长跑运动员跑完全程后的散热量(不计出汗散热部分)。

解:平均速度u= 4.649m/ s

定性温度tm=(31+15)/2=23,空气的物性为:λ=0.0261w/m·℃,v=15.34×10-6m2/s

Pr=0.702

= 295.5

所以Nu = 0.0266× (Re)

0.805

Q=AhΔt=3.1416×0.35×1.75×22×16=677.3W

第六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思考题

1、当蒸汽在竖壁上发生膜状凝结时,分析竖壁高度h对放热系数的影响。

答:当蒸汽在竖壁上发生膜状凝结时,随着竖壁高度的不同可能发生层流凝结放热和紊流凝结放热。

(A)对层流来说:

,可见,当l增加时,放热系数h减小,h∝1/l1/4.

从理论上分析,层流凝结放热总以导热方式为主.当l=0时,膜层厚度为0,这时的放热达到最大值,随着l的增加,膜层厚度δ也加厚,也即增加了导热热阻,所以放热系数随l增加而减小。

(B)对紊流而言:平均换热系数 ,而Re与l也成正

比,可见随着l增加,放热加强,从理论上分析,在紊流中紊流传递方式成为重要因素,因此,随l增加紊流换热得到加强。

2、为什么蒸气中含有不凝结气体会影响凝结换热的强度?

答:不凝结气体的存在,一方面使凝结表面附近蒸气的分压力降低,从而蒸气饱和温度降低,使传热驱动力即温差(ts-tw)减小;另一方面凝结蒸气穿过不凝结气体层到达壁面依靠的是扩散,从而增加了阻力。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使不凝结气体存在大大降低了表面传热系数,使换热量降低。所以实际冷凝器中要尽量降低并排除不凝结气体。

3、空气横掠管束时,沿流动方向管徘数越多,换热越强,而蒸气在水平管束外凝结时,沿液膜流动方向管束排数越多,换热强度降低。试对上述现象做出解释。

答:空气外掠管束时,沿流动方向管徘数越多,气流扰动增加,换热越强。而蒸气在管束外凝结时,沿液膜流动方向排数越多,凝结液膜越来越厚,凝结传热热阻越来越大,因而换热强度降低。

4、试述沸腾换热过程中热量传递的途径。

答:半径R≥Rmin的汽泡在核心处形成之后,随着进一步地的加热,它的体积将不断增大,此时的热量是以导热方式输入, 其途径一是由汽泡周围的过热液体通过汽液界面输入, 另一是直接由汽泡下面的汽固界面输入,由于液体的导热系数远大于蒸汽,故热量传递的主要途径为前者。 当汽泡离开壁面升入液体后,周围过热液体继续对它进行加热,直到逸出液面,进入蒸汽空间。

5、两滴完全相同的水滴在大气压下分别滴在表面温度为120℃和400℃的铁板上,试问滴在哪块板上的水滴先被烧干,为什么?

答:在大气压下发生沸腾换热时,上述两水滴的过热度分别是20℃和300℃,由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前者表面发生的是核态沸腾,后者发生膜态沸腾。虽然前者传热温差小,但其表面传热系数大,从而表面热流反而大于后者。所以水滴滴在120℃的铁板上先被烧干。 课后习题

6-7 立式氨冷凝器有外径为50mm 的钢管制成。钢管外表面温度为25℃。冷凝 温度为30℃,要求每根管子的氨凝结量为0.009kg/s,试确定每根管子的长度。 解:

设tw=25℃,tm=(25+30)/2=27.5℃,r=1145.8×103J/kg,ρl=600.2,μl=2.11× 10-4kg/m.s,λ=0.5105w/m·℃,由αAΔt=Gr,得L=(Gr)/(πdαΔt) 设流动为层流,则

代入L 的计算式,得L=3.293m;则h=3986.6W/m2.K Re=1086<1600,故确为层流。

6-12 压力为1.013×105Pa 的饱和水蒸气,用水平放置的壁温为90℃的铜管来凝 结。有下列两种选择:用一根直径为10cm 的铜管或用10 根直径为1cm 的铜管。 试问:

(1)这两种选择所产生的凝结水量是否相同?最多可以相差多少?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习题与作业5-6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习题与作业5-6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20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