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整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教案 精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6 本文由百年孤独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对德国的分区占领;柏林危机的概况;德国的分裂。

2、理解: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措施;柏林危机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产物。

3、运用:通过“冷战”的讲述,使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分析国际关系问题,进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比较:美国对苏联采取除战争以外的冷战政策,而苏联也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从事形成两大对立的北约与华约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一战前出现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的异同。

2、问题探究:通过对冷战的讲述,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从中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3、论从史出:通过相关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实质,从而认识到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与较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使美苏战时同盟不复存在,代之以对抗和争夺。 2、冷战是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和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 难点:对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对峙状态的理解。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下图是1946年3月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是的情景。

1946年3月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这一演说为美国冷战发出了信号。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美苏冷战局面形“……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成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下。”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丘吉尔《和平砥柱》一、盟友关系的破裂

1.原因:(1)盟友基础的丧失:二战后期,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苏联和西方盟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2)战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政治野心急剧膨胀,为了限制苏联的“扩张”,美国制定了“遏制战略”。

2.盟友关系的破裂——冷战的实施

(1)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号召所有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日益强大的“红色恐怖”,这一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2)冷战的含义:冷战是二战后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 ——美联社报道(1932年)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人民对苏联的支持迅速减弱,1945年9月的一次全国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了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 ——《美国人民》下卷 第887页 请思考: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中的现象?

(2)二战后,美国人民为什么迅速失去了对苏联的兴趣?

答案:(1)该时期美国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而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没有受到影响,且有一定发展。

(2)①两国共同敌人—法西斯势力已被打败,维持合作的基础已经丧失,同盟关系不复存在。②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重新显现。③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绝对优势,军事力量超群,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中心。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

1.政治---杜鲁门主义,它宣告了美国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张,也是美国开始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2.经济---马歇尔计划,它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3.军事---成立北约组织,它的建立,使美国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使欧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线,北约是美国组织的最大的军事同盟,是其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问题探究】下面是对“冷战”局面形成责任的不同看法:

观点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 观点二: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请思考:

根据你的理解,你同意哪种看法?理由是什么?

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美国负主要责任:因为“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而特意制造的。①1947年美国以希、土受到威胁为由,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②1948年“马歇尔计划”出台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③1949年分裂德国。 ④1949年建立北约,使“冷战”局面恶性发展。

苏联也有一定责任:对西方政策作出强烈反应。①1949年导致德国分裂。②1955年建立“华约”组织,与“北约”对抗。③1961年,支持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 三、苏联的对抗措施

1、政治——成立情报局,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苏联也通过它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2、经济——成立经互会,经互会的成立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3、军事——成立华约组织,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随着华约组织的成立,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问题探究】想一想:如何评价华沙条约组织?

提示:华沙条约组织是与北约组织相抗衡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一。它使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华约组织在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它也是苏联控制东欧的工具。 四、第一次柏林危机

1、原因:(1)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美苏冷战的逐渐激化,美、英与苏联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发展,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 (2)1948年6月美、英、法宣布在西占区实行单方面的币制改革,苏联也立即在苏占区实行了币制改革,随后又封锁柏林,全面切断西占区与西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和货运,这一做法引发了战后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2、影响:(1)柏林危机加快了德国的分裂。(2)在亚洲,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两大阵营的对抗扩及东方。

3、对冷战形成的认识:(1)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强权政治的结果。 (2)冷战的局面不断升级,导致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不过,双方在争夺的重点地区欧洲并没有兵戎相见,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3)冷战造成了国际的紧张局势和世界的动荡不安。 【问题探究】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柏林空运 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请思考:

柏林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答案:(1)原因: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美苏冷战的逐渐激化,美、英与苏联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发展。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 (2)影响:柏林危机加快了德国的分裂,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定都波恩;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从此,在原德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两个德国。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整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教案 精品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整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教案 精品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272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