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运输1005班 沈烈 10253045
以上是在实际作图中的土地分类情况,存在大类和中类并存的情况,但却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研究区域的用地情况。以下是实际作图分类面积及比例饼状图,有助于了解各种用地占总面积的比例。
图3 :实际作图用地分布面积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域E面积为0.06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3%;道路用地S1面积为0.52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1%;绿地G面积为0.60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19%;教育科研用地A3面积为1.296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95%;医疗卫生用地A5面积为0.02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53%;综合交通枢纽用地S3面积为0.149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76%;商业用地B面积为1.08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07%;文化用地A2面积为0.09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0%;体育用地A4面积0.13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0%;文物古迹用地A7面积为0.087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1%;办公用地A1面积为0.382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6%;居住用地R面积0.957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68%。
4用地组成关系分析
研究区域位于海淀区内,离城市中心区很近,但却是经过后期规划改造的,原有的工业和污染企业等已迁出,主要以商业和教育科研用地为主,其间又有一
5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运输1005班 沈烈 10253045
部分配套的居住用地,又由于有动物园在这个区域,增大了绿地面积,河流的经过增加了该地区的水域面积,用地结构已经相当完善,我仅借助于我得出的图标,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其中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4.1用地相互关系分析
城市就是一个商业密集,人口聚居的地方。研究区域是大城市的一部分,也带有相似的属性,人口密集,商业发达,人们从事非农业活动。我的分析也将从城市特点出发,即以分析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为主,分析者两者间的关系,和这些用地与其他类用地的关系。 4.1.1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关系
研究中我们得知,在研究范围内,商业B面积为1.08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07%,居住用地R面积0.957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68%。这两者在总的用地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用地紧接在一起,商业用地附近就会有居住用地。商业是以人为根本的,只有在有人的地方商业才能够发展起来,人口的增加又能进一步带动商业的发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商业需要很多的工作人员,商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接近能够方便人员上班,减少城市中的交通量。
4.1.2居住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关系
研究区域有一个特点,就是教育科研用地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这不是所有城市都有的特点,应该是其作为海淀区一部分的特点,海淀区集中了北京地区大部分的高校,包括其各类附属中小学,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少的。研究区域内教育科研用地A3面积为1.296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95%,集中了大量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学生,这时就需要相应的居住设施,居住用地。 4.1.3道路用地与各类用地关系
研究区域内有大面积的教育科研用地,其不会产生太多出行交通量。但区域内还有大量的商业用地,会吸引大量的客流,加上该区域内的绿地主要由动物园、海洋馆构成,会吸引大量的旅客,增加交通量,这时道路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区域内道路用地S1面积为0.52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1%,基本能够满足区域内的内内出行要求,但有大部分的过境客流也需要占用道路资源,这时道路用地会略显不足。 4.2用地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该区域内的用地分布已比较完善,但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仅按照我的用地分布图,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4.2.1绿地面积过于集中
研究区域内绿地G面积为0.60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19%,这是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在城市中已经很难得,但该区域的绿地主要由动物园和海洋馆构成,区域集中,并且需要收费。该区域内的居民平时不能很方便的享用这一资源。
6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运输1005班 沈烈 10253045
应该在居民工作、居住的周围附近增加一些小块分散的绿地,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4.2.2道路面积不足
研究区域内道路用地S1面积为0.52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1%;综合交通枢纽用地S3面积为0.149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76%。如果作为一个单独的区域,道路面积应该能够满足内部出行需求,但该区域内有大量商业用地,会吸引大量商贸人员,动物园等场所会吸引大量旅游人员,居民也有一部分在区域外工作,会有相当量内外交通需求,再加上,该区域连接了城市中心和城市外围,会有大量的过境交通。区域中的交通枢纽,结合看铁路、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会吸引大量客流来此地换乘,进一步增加了交通压力,这时9.61%的道路面积就显得难以满足需求了。实际中也已经体现了出来,没到国庆等节假日,动物园地铁站就会关闭。每日的上下班高峰期,交大东路就会堵车,如遇到雨雪等天气,交通状况异常恶劣。
建议方案:一、外迁交通枢纽。交通枢纽中的铁路方面,主要是将旅客运送至整个城市以外,部分城市中的旅客需要从城市外围,到达城市中心地带换乘其他交通方式到城市以外,增加了不必要的交通。应该其迁至城市外围。二、增加道路面积。这里不仅仅指的是地面的道路面积。也包括高架、地铁等。城市的地面用地已趋于饱和,很难有大的开发空间,这时就应该向地下发展。
5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软件学习方面,一个是知识运用方面。软件本身的运用难度并不大,但缺少了老师的指导教学,独立自主的学习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过程中,我尝试了3个版本的AutoCAD软件,最终选择了2010版的软件,与教学视频中有所差异,但操作过程基本相同,实用过程中,主要是选定各个区域,填充颜色,计算面积。其中的难点就在面积计算上,视频中只教了我们最基本的一种,但在实际运用中,我发现了3中面积计算的方法,而教学中的那种是最麻烦,效率最低的。通过Area命令或对象特性的方法来计算面积会方便很多。这是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但攻克之后也便成了我最大的收获。
软件运用只是这个实验的一部分,前期遇到的困难是基础数据的获得,对于区域内各部分的用地性质,很难从官方的数据库获得,只能通过简单的网络地图,去了解该区域,根据各地的建筑或地貌等自己去判断该地的用地性质。在软件运用后期,数据的分析处理也是一大难点。通过软件我知道了各种用地的图上面积,这时需要自己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际面积,计算各部分所占比例。并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通过这次试验,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掌握了AutoCAD的部分应用,增强了自学研究探索的能力。后期的数据分析等更是让已经学到的知识得
7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运输1005班 沈烈 10253045
到了应用,加强了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 闫学东,梁艳平,许红. 城市规划[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8. [2] 戚冬瑾 周剑云.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用地分类思考[J].城市规划,2012(7):
60-66. [3] 谭纵波.城市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
[4] 王凯 徐颖.《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问题解
答(一)[J].城市规划,2012(6):66-66. [5] 王凯 徐颖.《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问题解
答(二)[J].城市规划,2012(5):79-83. [6] 王凯 徐颖.《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问题解
答(三)[J].城市规划,2012(4):69-70,83. [7] 陈秋晓,孙宁,陈伟峰.城市规划CAD[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8] 刘贵利 朱波.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工业用地”标
准修正研究[J].规划师,2012,28(2):29-33. [9] 李燕.新的用地分类对控规编制的影响[J].中华建设,2011(8):76-77. [10] 张宗潮 魏春军.对城市规划中的用地构成与分类的几点思考[J].城市,
2010(9):46-48. [11] 吴郭泉 王文娜 刘加凤.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分类研究[J].福建林业科
技,2008,35(3):226-231. [12] 蒲蔚然 刘骏.关于建立城市用地分类新标准的思考[J].规划师,2008,24(6):
9-12. [13] 唐劲峰 郑伯红.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修编原则初探[J].山西建筑,
2007(6):-. [14] 周剑云 戚冬瑾.我国城市用地分类的困境及改革建议[J].城市规划,2008(3):
45-49. [15] 邓小文 孙贻超 韩士杰.城市生态用地分类及其规划的一般原则[J].应用生态
学报,2005,16(10):2003-2006. [16] 曹传新.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透视和反思[J].规划师,
2002,18(10):58-61. [17] 蒋大卫.关于《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J].城市规划,1990(1):55-58.
8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分析实验报告 - 图文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