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
零件几何要素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 一、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一几何要素(简称要素)
(一)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见书图3—1 (二)要素的分类 1、按存在的状态分
理想要素: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即几何的点、线、面, 它们不存在任何误差。图样上表示的要素均为理想要素。 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标准规定:测量时用测 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序)
·2、按结构特征分
·轮廓要素:构成零什外廓、直接为人们所感觉到的点、线、面各 要素。如图3-1中1、2、3、4、5、6都是轮廓要素。
· 中心要素:具有对称关系的轮廓要素的对称中心点、线、面。如 图3-1中7、8均为中心要素。 ·3、按检测时的地位分
·被测要素:图样上给出了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是被检测的对象。 ·右图中,(Ddl的圆柱面和(pdl的台肩面都给出了形位公差,因此都 属于被测要素。
·基准要素:零件上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 位置的要素,基 准要素在图样上都标有基准符号或基准代号,如右图中(pd,的中心 线即为基准要素A。 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续)
·4、按功能关系分
·单一要素:仅对被测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的要素。如上图中(p 的圆柱面是被测要素,且给出了圆柱度公差要求,故为单一要素。 ·关联要素:与零件基准要素有功能要求的要素。 (即相对于基准 要素有功能要求而给出位置公差的要素)。如上图中,(Dd^的台肩 面相对于(Dd^圆柱基准轴线有垂直的功能要求,且都给出了位置公 差,所以(pd^的圆柱台肩面就是被测关联要素。 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一、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允许形状利位置变动的范围。 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直线度(一)半面度()圆度(0) 形状公差
圆柱度()线轮廓度(一)轮廓度()
形位公差平行度(∥)定向公差垂直度(__) 倾斜度(么)位置公差 同轴度(◎)
定位公差对称度()位置度()
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 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形位公差应按国家标准GB/T1182—1996规定的标注方 法,在图样上按要求进行正确的标注。
· 一、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 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采用框格的形式标注,该框 格具有带箭头的指引线。形位公差的框格如图3—2所示, 从框格的左边起,第一格填写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符 号,第二格填写形位公差值,第三格及往后填写基准 的字母。被测要素为单一要素时,框格只有两格,只 标注前两项内容。
指引线表示法
·1。指引线
· 指引线的弯折点最多两个。靠近框格的那一段指引线一定要 垂直于框格的一条边。指引
·线箭头的方向应是公差带的宽度方向或直径方向。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大于 3mm),表示方法有三种,见上图或书图3-3,指引线的箭头置于 要素的轮廓线上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见图3-3a)。当指引线的箭 头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线上,该点指在实际 表面上(见图3-3b)。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指引线的箭头应 与尺寸线对齐,如上图或书图3-4所示。 框格表示法
·2。框格
· 框格应水平布置,内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填写,第一格绘成 正方形,其它格绘成正方形或上、下边较长而左、右边较短的矩 形。框格高度等于两倍字高。
· 被测要素为单一要素采用两格框格标注。被测要素为关联要 素的框格有三格、四格和五格等几种形式。从第三格起填写基准 的字母(见图3-5),图3-5a表示基准要素为单一基准。图3-5b表
示由两个同类要素A与B构成一个独立基准A—B,这种基准称为公 共基准。同3-5c表示基准A与B垂直,即基准A与B构成直角坐标, A为第一基准,B为第二基准,Bj_A。图3-5d表示基准A、B、c相 互垂直,即基准A、B、c构成空间直角坐标,它们的关系是Bj_A; c__A且c__B,这种基准体系称为三基面体系。 形位公差值
·3、形位公差值
形位公差值表示方法有三种: “t”、“(p t”、“s(p t”。当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或中心平面,或者被测要素的检测方向一定 时,标注“t”,例如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 差值的标注。当被测要素为轴线或圆心等中心要素且检测方向为
径向任意角度时,公差带的形状为圆柱或圆形,标注“(p t“,例 如同轴度公差值的标注。被测要素为球心且检测力向为径向任意 角度时,公差带为球形,标注“s(p t”,例如球心位置度公差值 的标注。其他视具体情况向定 基准表示方法
· 4。基准
· 基准字母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为不致引起误解,国家标准 GB/T1182-1996规定基准字母禁用下列9个字母:E、I、J、M、O、 P、L、R、F。基准字母一般小许与图样中任何向视图的字母相同。 ·基准符号如图所示,以带小圆的大写字母用连线(细实线)与粗的 短横线相连。粗的短横线的长度一般等于小圆的直径。连线应面 在粗的短横线中间,长度一般等于小圆的直径。小圆的直径为2倍 字高。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基准符号的连线与尺寸线对齐 (见上图)。基准要素为轮廓要素时,基准符号的连线与尺寸线应 明显错开,粗的短横线应靠近基准要素的轮廓线或它的延长线上。 形位公差带
·一、形位公差带的概念
·形位公差是实际被测要素对图样上给定的理想形状、理想位置的 允许变动量,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单一 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位置公差是指实际关联要素相对于 基准的位置所允许的变动量。
· 由此,我们可知,研究形位公差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限制实际 要素的变动范围。由于实际要素在空间占据一定形状、位置和大 小,必须用具有一定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的各种空间或平面 区域来限制它。用于限制实际要素形状和位置变动的区域:叫做 形位公差带。它与尺寸公差带的概念一致,但形位公差带可以是 空间区域,也可以是平面区域。只要实际被测要素能全部落在给 定的公差带内,就表明实际被测要素合格。
·形位公差是用形位公差带米表示的,构成形位公差带的四个要素 是形位公差带的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 形位公差带的概念(续)
·其形状取决于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给定的形位公差项目和标注 形式,下图中列出了形位公差带的主要形状。
·其大小用形位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表示,由给定的形位公差值决 定。
·其方向则由给定的形位公差项目和标注形式确定。
·同学们可能已经看到了书本上的关于形位公差带的一个又一个大 表格,这些表格罗列了十四项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六十多种公 差带,如果一一讲授.授课的时问不允许.其实,如果仔细地分析一 下这许公差与公差带的形状,就会发现这微公差带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规律和共性。经过多年的教学方法的探讨,我们提出了一种 能举一反三的、便于自学的“积木式”的教学办法。 形位公差带的研究方法
· 二、形位公差带的研究方法—积木法
· 我们知道,无论是形状公差还是位置公差,被测要素无非是点、 线、面这三种,位置公差中的基准要素也是点、线、面这三种。 公差带在所给方向上,分为给定平面内、给定一个方向、给定两 个互相垂直方向和给定任意方向这四种。而公差带的基本形状经 过归纳,共11种,按所给定方向的不同而分为四类。 (参看表) ·下面我们选择形位公差的其中几个项目进行讲解,来学习如何应
用积木法对形位公差带进行判断。
┏━━━━┳━━━━━┳━━━━━━━━━┳━━━━━━━━━━━┓ ┃檀翻 ┃疆准 ┃ I毒定为同 ┃ 维 幢 ┃ ┃荽嚣 ┃饕霹 ┃ ┃ ┃ ┣━━━━╋━━━━━╋━━━━━━━━━╋━━━━━━━━━━━┫ ┃ ┃ ┃ 早a『一 ┃。署一≮:j0‘咿乓铲 ┃ ┃ 点 ┃ 意 ┃ ‘”, ┃怫一 ∽”t矗尚 ┃ ┃ ‘』) ┃ “『】 ┃ ┃ ┃ ┃ ┃ ┣━━━━━━━━━╋━━━━━━━━━━━┫ ┃ ┃ ┃ —十方向 ┃ 乏:≥’磊£≥ ┃ ┃ ┃ ┃ ┃ (¨ t菇 ┃ ┃ 戏 ┃ 技 ┃ ┃ ┃ ┃ ┃ ┣━━━━━━━━━╋━━━━━━━━━━━┫ ┃ ┃ ┃一十互柑薯点期向 ┃ ┃ ┃ 伸, ┃ ┃ ┃
┃ t拧, ┃ ┃ ┃
┃ ┃ CJI) ┃ ┃ “' ┃ ┃ ┣━━━━━━━━━╋━━━━━━━━━━━┫ ┃ 幢客群向 ┃:罐萤飞 ┃
┃ 疆f ┃ I^| ┃ ┃ ┃ ┃ ┃ ┃ U J ┃ ┃ ┃ 竹, ┃ ¨‘J ┃ ┃ ┃ 基本几何量精度——公差原则 ·基本内容:公差原则的定义,有关作用尺寸、 边界和实效状态的基本概念,独立原则、包容 要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的涵义及 应用。
·重点内容: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的涵义及 应用。
·难点内容: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包容要 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的涵义及应 用。
公差原则的定义
定义:处理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关系的 规定。
一、有关定义、符号
·局部实际尺寸(D、d。):实际要素的
任意正截面上,两对应点间的距离。 。体外(体内)作用尺寸
最大(小)实体状态(MMC、LMC) ·最大(小)实体尺寸(MMS、LMS) ·边界、最大(小)实体边界
最大(小)实体实效状态(MMVC、 LMVC)
·最大(小)实体实效边界¨
·最大(小)实体实效尺寸(MMVS、 LMVS) 体外作用尺寸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 上,与实际内表面(孔) 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 或与实际外表面(轴) 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 的直径或宽度,称为体 外作用尺寸,即通常所 称作用尺寸。 图例
局部实际尺寸和单一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 关联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
·是局部实际尺寸与位置误差综合的结果。 是指结合面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或 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大(或最小)的理 想轴(或孔)的尺寸。而该理想轴(或 孔)必须与基准要素保持图样上给定的 功能关系。 体内作用尺寸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 长度上,与实际内 表面(孔)体内相 接的最小理想面, 或与实际外表面 (轴)体内相接的 最大理想面的直径 或宽度,称为体内 作用尺寸。
最大实体状态(尺寸、边界) 最大实体状态(MMC): 实际要素 在给定长度上具有最大实体时的状 态。
最大实体尺寸(MMS): 实际要素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