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健全的人格 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举例 验到、体会到、领略到、修养、境常用增强、鼓舞、激励、振奋、促进等词语 界等词 二者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改造和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利于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相同点 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从而丰富精神世界,二者具有统一性 2.全面把握文化与人的关系 文化与人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1)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文化对人的影响:需要从来源、表现、特点、内容等方面全面掌握。
第3步——[命题探究] 命题点1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典例3] (2013·全国卷Ⅰ·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B [小薇的变化得益于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说明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说明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①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有决定性作用,②说法错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还是靠人本身,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对点训练3] 2016年,电视剧《父亲的身份》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
6
不仅激起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激发了人民积极投身“十三五”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大众喜欢的文化起着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正能量的文化影响人类交往行为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C [大众喜欢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的文化,也就不一定能起着强有力的导向作用,②错误;题干没有指向对交往行为的影响,故④不符合题意;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激发人民积极投身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分别体现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①③说法正确。]
命题点2 综合考查文化的作用
[典例4] [2015·安徽文综·38(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根据材料,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
[解析] 本题属于依据类主观题。概括、分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得到以下解题思路:“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对应文化反作用于经济;“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对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融合”对应文化创新知识中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新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对点训练4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按照平均增速计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生活依据。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
7
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利于振兴我国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③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思维建模系列
13.全面把握文化的作用
此知识是高考的长效热点,以后还有加大考查的趋势。命题通常以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等密切相关的文化类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如国家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高居民文化素养的各种文化活动,地方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繁荣的措施等,选取典型材料灵活切入,考查对文化作用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运用,突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
[典例导引] 要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扶贫任务,就必须深入分析落后地区的贫困原因。既要看这些地区经济上的贫困,更要看到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外,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的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考查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原因。 规范答案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解决文化贫困能转化为推进扶贫的物质力量。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扶贫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文化扶贫能形成正确的脱贫思路和行动。 (4)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扶困激发脱贫斗争、提高脱贫能力。
[模块构建] 常见设问方式:
结合材料,分析采取某项文化活动或举措的原因(或依据、意义等)。 常用答题语言:
(1)从文化的一般作用角度分析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从文化的具体作用角度分析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8
②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a.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模板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社会文化生活有浓郁书香的氛围。放眼历史,中华民族历史崇尚读书,书香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回到现实,一个缺乏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和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说明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意义。
[答案] 建设书香社会能够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建成全面小康的物质力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让公民去正确认识世界和自觉投身实践,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错点剖析] 机智躲“陷阱” 轻松冲高分 易错点1 不能正确分析文化对个人影响的表现
提醒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表现在交往方式和行为、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要注意这些影响在指向性的区别。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如不能决定交往方式、不能决定实践活动等。
矫正训练1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中可见( )
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文化能对个人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丰富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C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是决定,①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说法错误。]
易错点2 不能正确分析文化对个人影响的性质
提醒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并非所有文化都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
9
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科学的文化促进人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人的发展。
矫正训练2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C.②④
B.①④ D.②③
C [“微信”属于大众传媒的范畴,在微信公众号上几万人一起读诗体现了大众传媒文化沟通和共享的功能,④符合题意;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等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体现了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②符合题意;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对人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①不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大众文化不一定是优秀文化,也就不一定能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
易错点3 不能正确区别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提醒 注意两者指向性的不同,潜移默化指向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方式,即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是不知不觉的影响——过程;深远持久指向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时间,即长期性和稳定性,是长久持续的影响——结果。
矫正训练3 在北京10条地铁线上的160个车站,每日有5个时段播放古典音乐作品。也许很多旅客没在意,但这些作品中的精神营养正悄然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A.潜移默化 C.博大精深
B.深远持久 D.兼收并蓄
A [该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题干说到这些作品中的精神营养正悄然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A符合题意, C、D均不是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故排除;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易错点4 不能正确区别丰富精神世界和增强精神力量
提醒 丰富精神世界主要强调对人的主观认识的影响,增强精神力量主要强调对人的实践行为的影响。
矫正训练4 “圆我中国梦,传播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网上传递活动”启动后,全国百家网站运用专栏专题集中展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利用微博、QQ群等方式刊发转载,吸引网民阅读品评,增加人们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在全社会营造健康
10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课时2文化对人的影响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