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维摩精舍丛书 之六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讲 (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30 本文由凉情凉心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盖诸法相本空也,本空何有?既无有有,彼色、受、想、行、识等

依何而有?夫有有则有蕴。蕴,藏义也。今既无有,蕴依何藏?了此,

则三藏十二、孔、老、耶、回、诸子百家,一串穿却矣。吁!皓首穷经,

青灯对读者,悲乎悲乎!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此六入十二处空也。何曰六?眼、耳、鼻、舌、身、意,内六根也;

色、声、香、味、触、法,外六境,亦曰六尘也。旧曰六入,新曰六处,

即十二入。十二处也。六境对根言,为外之六入,六根对境言,为内之

六入。入,释涉入义,六根六境,互涉入而生六识,故名曰处。处。 释所依义,六根六境为生六识之所依。故名曰处。曰入,曰处,一

言再言,盖恐行人执一而不通余,刻舟求剑,劳他大士一说再说,津津

焉,谆谆焉,倘了诸法空相,不但此举为赘,当人万事了毕也,何假多 闻!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此十八界空也。六根六境,互涉而生六识。根六、境六、识六,十

八界也。界,限也,别也,判也,盖言诸界本空也。何也?识性原虚,

根尘无体,大士谆谆,众生梦梦,但了诸法空相,何用不臧?还家尽属

儿孙事,祖父由来不出门。尽法界空相矣。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此十二因缘空也。十二因缘者,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

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

缘老死。众生依妄执有,逐境生心,于是轮回六趣,虚荣苦乐,永没生

死,大士悯之,诸佛悲之,为说空相:彼相既空,苦乐何寄?既无所寄,

则今此之会,亦焕然巍立,而毫忽不寄也。彼十二因缘者,又乌乎有?

语曰:洞口阳斜无棹放,桃花流水笑渔人! 先生语已,伍先生起,礼而问曰:“是十二因缘者,余不论也,惟

此无明,义当何释?名有多种,依何法修,得断无明,而契至道?愿为

此众,谆切开说。”

先生曰:广说则八万四千,历尘沙而莫数,约言则一物也无,痴人

说梦,今以略言蔓解。无明,术语,谓暗钝之心无照了诸法事理之明也。

又痴之异名也。《本业经》上云: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也。《圆觉经》

云: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换言之,无明者,不

明也,又不觉也。种名,乃一期行化之便,随处安名,立名即实,要在

当人依指认月耳,若津津拾人口头余唾,纸上名言,惑矣!《起信论》

立根本、枝末二无明,迷于法界理之原始一念曰根本元明。根本无明,

亦名无始无明,因根本元明而起三细六粗之惑业,曰枝末无明,小乘局

于此。又台宗圆教判微细、障中二无明,《胜鬟》所说,五住地中之无

明住地,即谓此也。而此障中微细无明品数虽为无量,姑分为四十

二品,

于初住以上至佛果之四十二位断之,其中第四十二之无明,为始觉之智

最后所断者,谓之最后品无明。迷于真如之原始无明,谓之元品无明,

即根本无明也。乃至《毗婆沙论》立十五种无明:一根本无明,二枝末

无明,三共无明,四不共无明,五相应无明,六不相应无明,七迷理无

明, 八迷事无明,九独头无明,十俱行无明,十一覆业无明,十二发

业无明,十三种子子时无明,十四行业果无明、十五惑无明。余之经论,

口所虽言,笔所难书,当人苟识一切法空,空亦虚立,自合开口大笑也!

遑问人乎?又无明者,烦恼也,惑也。曰断惑,曰证真,曰转烦恼成菩

提,曰修,曰契者,讵有他法、异法、胜法哉?了此诸法空相而已矣。

了即证即契,非离了而别有一证一契,亦非离证离契而别有一了也,了

无明体空,何一烦恼而非菩提?执真如体实,何一菩提而非烦恼? 若曰了属知见,惟证乃亲,庸讵知一了即证,求证非了也? 知见矣,何也?不见诸法空相也。 无苦集灭道。

此四谛空也,四谓苦集灭道之四支。谛,当也,真实也,又明当也。

谓此四者真实明当,炯示俨然。苦如上释。

集,集聚也,谓集彼烦恼诸因,感此生死苦果。既感苦果,思离此

苦,道斯尚也。道犹路也,谓离苦心由道也。灭者,苦乐不系,有无非

居,了此即证,证此即了,果了果证也,不但苦集道为虚声,而灭

亦假

名安立也。何也?诸法空相也。经义分明,何等简要!陋者妄标门户,

自诩精深,曰禅,曰道,曰教,曰宗,津津拾人余唾,数他珍宝,不亦

冤乎?亦可悲矣! 无智亦无得。

此六度空也。六度者,梵语六波罗蜜也:一、檀波罗蜜,此土布施

义;二、尸罗波罗蜜,此土禁戒义;三、羼提波罗蜜,此土忍辱义;四、

毗梨耶波罗蜜,此土精进义;五、禅波罗蜜,此土禅定义;六、般若波

罗蜜,此土智慧通达一切法义。此曰智,举一而该五,省略也。无智亦

无得者,盖得基于有,有源夫智,智且空,得何有?为不有也。万德齐

彰,一丝莫系,此第一究竟处。千万千万,毋忽毋忽!诸佛出世,提此

一法,诸祖出世,述此一法,一切众生,共行共讲,共出共入,共荣共

苦,共在此一法中而不自知,遂尔轮回六趣也,悲乎悲乎!诗曰:“蝴

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此蕴、处、界:谛、缘、度之总结。毕竟无得,无得则空,诸法空

相也。诸法空相,菩萨之懋德妙行果称也。

盖诸法本空,惟佛悉了悉知,菩萨了知而不悉,众生则颠倒不知。

曰众生,月菩萨,曰佛,讵异人哉?此而已矣。

旧释以无所得故句启下文,今以菩提萨埵句结上义,非好奇嗜异,

盖一期行化之便。须知诸佛妙义,非关语言文字,《金刚般若波罗蜜多 经》曰:“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夫

色相声音且不可求,况文字语言那?又文字语言亦不可诬,何也?文言

苟诬,必瞎却人天眼目,迷惑行者路途也。然则如何而可?曰:苟得其

道,破句《楞严》犹型楷则,若失其途,善星比丘生身陷堕,可不慎乎?

此君子之所以为法惧矣。总之,前之,后之,左之。右之,上下出入之,

要在当人明得、行得、证得此诸法空相,即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也。又行

深般若波罗蜜多,即诸法空相,诸法空相,即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何也?体空不二,用形多德。且一切法空也,无所得也。 证此,即菩提萨埵也。此固曰结上义。喧!余欲问曰:果何心哉而

为是说那?余亦欲代余而答曰:古德云:世尊脱体风流,迦叶满身卖俏,

当时百万人天,只见破颜微笑。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

想,究竟涅盘。

依,术语梵语,腻地之译。疏所依也,对于亲所依为所依而言。盖

云为物之依止或依凭也,梦想依颠倒而有,颠倒缘恐怖挂碍而生。倘无

挂碍,颠倒何生?况梦想耶?

然挂碍实依心有,一切过患基此,一切功德亦基此,一切为与不为

无不基此。当人苟识自心,一切了毕,三藏十二部衍文也,何假多求!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维摩精舍丛书 之六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讲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维摩精舍丛书 之六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讲 (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709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