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
数学(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5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B互斥,那么
·柱体的体积公式V·锥体的体积公式V?Sh
P(A?B)?P(A)?P(B)
·如果事件
1?Sh
3A,B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S表示柱(锥)体的底面面积
P(AB)?P(A)?P(B)
h表示柱(锥)体的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为R,集合A?xx?3,B?x?1?x?5,则A(A) ??3,?1?
(B) ??3,?1?
(C) ??3,0?
?????CRB??
(D) ??3,3?
(2)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0?q?1”是“?an?为递减数列”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
(3)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 则输出的K和S值分别为 开始 45 (B)11, 91167 (C)13, (D)15, 1315(4)设a?log3?,b?log1?,c???3, (A)9,3S?0 是 K?1 K?10?否 输出K,S 则 (A)a?b?c (B)b?a?c (C)a?c?b (D)c?b?a S?S?1K(K?2)结束 K?K?2x2y2(5)已知双曲线C:2?2?1的焦距为
abP(1,2)在C的渐近线上,则C的方程为
10,点
x2y2x2y2x2y2x2y2 (A) ??1 (B) ??1 (C) ??1 (D) ??1
20552080202080(6)若将函数f?x??sin2x?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所得图象关于y轴对称, 则?的最小正值是
8 4
(7)若a?0,b?0,a?b?2,则下列不等式中
①ab?1;②a?b?(A)
?(B)
?(C)
3?8
(D)
3? 4112;③a2?b2?2;④??2.
ab对一切满足条件的a,b恒成立的序号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中,设BC?2BD,CA??CE,若AD?BE??为
(A)
1,则?的值412
(B)2
(C)
13
(D)3
河西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
数 学 试 卷(文史类)
·2·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2小题,共11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某校选修乒乓球课程的学生中,高一年级有40名,高二年级有50名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这90名学生中抽取一个样本,已知在高一年级的学生中抽取了8名,则在高二年级的学生中应抽取的人数为 . (10)i是虚数单位,复数
1?3i? . 1?i(11)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 为12??85,则正视图与侧视图中x的值为 . 3(12)函数f?x??lnx2?2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13)过圆外一点P作圆的切线PA (A为切点), 再作割线PBC依次交圆于B,C.若PA?6,
??AB?4,BC?9,则AC? .
(14)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
f?x??12?x?a2?x?2a2?3a2.若?x?R,f?x?1??f?x?,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3分)
某校书法兴趣组有3名男同学A,B,C和3名女同学X,Y,Z,其年级情况如下表:
男同学 女同学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A X ·3·
B Y C Z
现从这6名同学中随机选出2人参加书法比赛(每人被选到的可能性相同). (Ⅰ)用表中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Ⅱ)设M为事件“选出的2人来自不同年级且性别相同”,求事件M发生的概率.
(16)(本小题满分13分)
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且b?3,c?1,A?2B. (Ⅰ)求a的值; (Ⅱ)求sin?A?
(17)(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甲,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已知?A?45,?C?90,?ADC?105,
,设点E,F分别AB?BD,现将四边形ABCD沿BD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BDC(如图乙)
?????的值. 4?为棱AC,AD的中点.
(Ⅰ)证明DC?平面ABC;
(Ⅱ)求BF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弦值; (Ⅲ)求二面角B?EF?A的余弦值. (18)(本小题满分13分)
x2y2已知椭圆C:2?2?1?a?b?0?的焦距为4,其短轴的两个端点与长轴的一个端点构成正
ab三角形.
(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设F为椭圆C的左焦点,T为直线x??3上任意一点,过F作TF的垂线交椭圆C于点
·4·
P,Q.证明:OT平分线段PQ(其中O为坐标原点).
(19)(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前n项和为Sn,且S1,S2,S4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令bn???1?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a?0,函数f(x)?ax?lnx. (Ⅰ)求f(x)的单调区间; (Ⅱ)当a?2n?14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anan?112时,证明:方程f(x)?f()在区间(2,??)上有唯一解; 83ln3?ln2ln2. ?a?53(Ⅲ)若存在均属于区间[1,3]的?,?且????1,使f(?)=f(?),
证明: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天津市河西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数学(文) - 图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