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是非题
1、混凝方法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 × ) 2、聚丙烯酰胺是一种助凝剂。( × )
3、混凝过程的反应阶段搅拌速度越快越好。( × ) 4、气浮工艺中出水回流主要是用作容气水。( √ ) 5、气浮处理前应对原水作混凝处理。( √ )
6、过滤器滤料应定期反洗,反洗时可用水或气-水联合反洗。( √ )
7、投加沉淀剂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物还需要对水作混凝处理。( × ) 8、对废水作氧化还原处理时,只需根据废水污染物特点投加氧化还原剂即可,与水中的pH值无关。( × )
9、凡是与氧起反应的过程称氧化,不与氧起反应的就不是氧化反应。( × ) 10、活性炭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其多少可以用亚甲兰值来衡量。( √ ) 11、一般有机废水的高级处理可以采用粉状活性炭过滤吸附残留有机污染物。( √ )
12、活性炭可以采用加热再生,以溶解被吸附的金属氧化物。( × ) 13、阳离子交换树脂可在水处理中进行阳离子交换。( √ ) 14、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水中呈强酸性。( √ ) 15、离子交换树脂可以采用加热再生。( × )
16、采用氯气消毒时,氯水解生成次氯酸,pH值低时,次氯酸含量高,消毒效果好。( √ )
17、利用二氧化氯消毒不产生氯酚一类的臭味。( √ ) 18、为了提高氯瓶的出氯量可以适当用热水喷淋或加热。( √ ) 19、臭氧消毒可采用开放式接触池,尾气可直接排入大气。( × )
20、废水有机物含量较高时,可采用混凝处理应适当投加次氯酸、氯气或次氯酸钙破坏有机物,提高混凝效果。( √ )
21、气浮法吸入或压入的空气量越多越好。( × )
22、采用氢氧化钠法沉淀锌时,控制pH值范围为9-10,主要考虑pH过高,形成氢氧化锌重新溶解。( √ )
23、含铜废水都可以用氢氧化物沉淀法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物去除。( √ ) 24、用双氧水和硫酸亚铁氧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硫酸亚铁主要起絮凝沉淀作用。( × )
25、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采用离子交换法时,一定要用氢型阳离子交换树
11
脂。( × ) 二、选择题
1、凝聚、絮凝、混凝的关系是(B)
A. 凝聚=絮凝=混凝 B. 混凝=凝聚+絮凝 C. 三者无关 D. 絮凝=混凝+凝聚 2、混凝反应工艺选用隔板式反应设备水流速度应(A) A. 由大变小 B. 由小变大 C. 沿程等速 D. 只需要保证反应时间,速度变化关系不大
3、采用无机混凝剂与有机混凝剂并用时,如果废水中含胶粒很小,其投加顺序应(B)
A. 先加有机絮凝剂后加无机混凝剂 B. 先加无机混凝剂后加有机混凝剂 C. 同时投加 D. 关系不大 4、常用的加压溶气浮选法是(D) A. 全部进水加压 B. 部分进水加压 C. 全部回流加压 D. 部分回流加压
5、砂-无烟煤滤料滤池反洗时,正常工作时应为(B) A. 砂在上层,无烟煤在下层 B. 无烟煤在上层,砂在下层 C. 砂与无烟煤混杂 D. 不需明确规定分层 6、衡量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大小,可以用(C)间接表示。 A. 粒径 B. 空隙率 C. 碘值 D. 苯酚吸附值
7、采用氢型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废水中的金属铜,树脂应用(C)再生。 A. NaCl B. NaOH C. HCl D. 丙酮 8、顺流再生离子交换固定床的运行顺序是(C) A. 运行-反洗-正洗-再生 B. 运行-正洗-再生-反洗
C. 运行-反洗-再生-正洗 D. 运行-再生-正洗-反洗 9、消毒药物的杀灭能力顺序为(B)
A. 臭氧>氯水>二氧化氯 B. 臭氧>二氧化氯>氯水 C. 二氧化氯>臭氧>氯水 D. 氯水>二氧化氯>臭氧 10、采用铝盐作混凝剂时,最合适的pH值为(A) A. 5.8-7.38 B. 3.2-7.5 C. 8.2-10.3 D. 7.5-10.0
12
11、氢氧化物法沉淀三价铬,pH值最适宜范围为(C) A. 10-12 B.7-10 C. 7-8.5 D. 8-11
12、活性炭在使用前应用(C)清洗去杂物及粉状炭 A. 水和空气 B. HCl C. HCl和NaOH D. NaOH 1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主要是由于(D) A. 活性炭粒径小 B. 活性炭密度小 C. 活性炭体积大 D. 活性炭比表面积大 14、混凝用的PAC是(A)
A. 聚合氯化铝 B. 聚合硫酸铝 C. 硫酸铝 D. 聚合磷酸铝 三、问答题
1、试简述废水中胶体物质的特性与混凝原理。P56
答:废水中胶体物质的特性:
(1)光学特性:胶体在水溶液中能引起光散射,使水呈现浑浊。
(2)力学特性:胶体在水溶液中作不规则的布朗运动,使胶体颗粒不能自然沉淀。
(3)电特性:胶体颗粒带有静电,使颗粒之间相互排斥而不能聚合。 混凝原理: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混凝药剂,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脱稳,并聚集为较大的矾花,然后通过重力沉降或其他固液分离手段予以去除。 2、试述气浮法原理和解释回流加压溶气法的流程,绘制流程图。P63
答:气浮法原理:通过某种方法,使废水中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微小气泡黏附在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或油滴上,形成整体密度小于水的“气泡-颗粒”复合体,该复合体由于浮力作用,上浮至水面,形成泡沫或浮渣,达到去除悬浮颗粒或油的目的。
回流加压溶气法的流程:利用气浮处理后的出水用加压回流泵送进溶气罐,与压缩空气形成溶气水,然后进入气浮池,通过溶气释放器减压的过程。 3、试述影响混凝工艺过程的影响因素。P58
答:(1)水质的影响
a、浊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混凝。 b、pH值。适宜的pH值。 c、水温。最佳水温。
d、杂质。有些杂质有利于混凝,有些杂质不利于混凝。 (2)混凝剂的影响 a、混凝剂的种类。
13
b、混凝剂投加量。 c、混凝剂投加顺序。 (3)水力条件的影响 适当的搅拌强度。
4、试分步说明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固定床再生工艺过程步骤运行。P78
答:运行——小反洗——大反洗——排除积水——进再生液——置换清洗——小正洗——正洗。
5、试述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P74
答:(1)活性炭特性。 a、吸附容量。 b、吸附速度。 c、机械强度。 (2)吸附质性质。
a、吸附质的溶解度。溶解度小吸附较容易。
b、吸附质的分子结构。分子大小适合活性炭孔隙比例时吸附容量大。 c、分子极性。非极性分子吸附量较大。
d、组分共存。多组分共存小于单组分吸附效果。 e、吸附质浓度。
(3)废水的pH值。酸性条件有利于吸附。 (4)水温。水温较低有利于吸附。
(5)接触时间。接触时间越长,吸附率越高。 6、混凝剂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P59
答:(1)边搅拌边加药,加药速度要慢。
(2)经常检查溶药系统和投加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排除溶药池中的沉渣,防止堵塞。
(3)注意个人安全,避免药剂对人皮肤的腐蚀。 四、计算题
1、过滤池采用反洗水为12L/m2s,现过滤面积为4.5m2,问需要用反洗水泵小时流量是多少?如果控制反洗时间为5分钟,需要总的反洗水量为多少?
解:v=q×s
=(12×3600/1000)×4.5 = 194.4m3/h
Q=v×t=194.4×5/60=16.2m3
14
2、某废水处理站拟按30mg药剂/(L废水)投药量投加PAC,现配药箱有效容积0.6m3,配制浓度为5%,问每配制一箱PAC溶液需要加多少公斤PAC?如处理水量为60m3/h,所配PAC溶液能用多少小时?(假设配制PAC溶液密度为1000kg/m3)
解:m=v×q=0.6×0.05×1000=30kg 一箱药可处理废水量:
m’=m/q’=30×103/30=103(吨废水) t=m’/v=1000/60=16.67h
3、某污水站配制混凝剂0.25m3,浓度为5%,每小时处理污水量60m3/h,每日需要配药三次,问实际加药量为多少mg/L。(假设配制混凝剂溶液密度为1000kg/m3)
解:按每天24小时运行计。
则:每天处理废水量:m’=v×t=60×24=1440t
每天用混凝剂量:m=v×q×n=0.25×0.05×3×1000=37.5kg 实际加药量:q’=m/m’=37.5×1000/1440=26.04mg/L
4、某厂废水进水含SS=325mg/t,经混凝处理后出水SS=26 mg/t,问废水中的SS去除率是多少?
解:废水中的SS去除率
q=(s0-s)/s0×100%=(325-26)/325×100%=92%
5、某厂采用硫化物处理含铜废水,废水含铜80mg/L,处理后要求铜<1mg/L,假定:
(1)形成的CuS完全可以在沉淀及过滤中去除。
(2)市售Na2S纯度为60%,问Na2S的实际投加量是多少? (铜原子量63.546,钠原子量22.99,硫原子量32.06)
解:每吨废水需去除铜离子量为: m=(s0-s)=80-1=79g/t废水
消耗硫化钠的量可通过下列方程式计算: 设消耗硫离子的量为x: Cu2+ + S2- = CuS 63.546 32.06 79 x
x=79×32.06/63.546=39.857g/t废水 消耗硫化钠的量为:
m’=x×(32.06+22.99×2)/(32.06×0.6)=161.7g/t废水
1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省污水处理工练习题(08.10)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