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诸多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卡特福德的翻译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评论,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理论研究视角。英国翻译理论家巴斯奈特指出,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应用语言学的实证方面,而不是将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德国翻译理论家诺伊贝特也指出,“将任何形式的语言模式等同于翻译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将翻译视为用一种系统材料取代另一种系统材料的观点基本上是机械的,因为这无异于将人类的交际主要视为语言系统;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指出,翻译的语言学理论擅长于制定出语际之间转换的规则和程序,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视野太窄,没有注意到语言的交际功能,因而没有将翻译进行动态的研究。纽马克认为,卡特福德所进行的“对比语言学的阐述有利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作出判断和选择。”
巴斯奈特认为,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应用语言学的实证方面,而不是将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
奈达认为,翻译的语言学理论长于制定出语际之间转换的规则和程序,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视野太窄,没有注意到语言的交际功能,因为没有将翻译进行动态的研究。
纽马克认为,卡特福德所进行的对比语言学的阐述有利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作出判断和选择,但是对翻译理论却贡献甚微。
然而,卡特福德开创了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推动了新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翻译理论模式。他的翻译理论对以后的翻译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的意义
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的前言中声称要“建立一种翻译理论”。他把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率先是翻译研究摆脱了评点式、随感式和印象式的翻译批评方法,从而变得更加“科学”。他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翻译理论模式,使翻译研究走上客观、科学的道路。
1.翻译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1)能有效地描述和比较母语与外语的结构和体系,揭示出两种语言在形式上的对应关系
(2)在比较与描述过程中研究各种等值关系的概率,揭示语言之间的差异,这对外语教学尤为重要。
2.翻译教学
(1)卡特福德认为,翻译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逐步提高的技能。在翻译教学中,应让学生系统的研究原文与译文和各自的语境,训练学生辨别和选择两者间相关的语言特征。
(2)卡特福德的三段式翻译训练程序:
第一,对文本进行逐词翻译,找到每一个单词概率最高的等值成分。
第二,将译文提高到词组级,观察形成词组后所引起的某些原语的限制因素,并进行调整。 第三,上升到句子级,在更大的范围内考察两种文本的限制因素,再作调整,寻求概率更最高的等值成分。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伦敦翻译学派简介(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