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针对重点污染源、污染水域、饮用水源地的库区污染事故监控和应急反应系统,增强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能力。六是全面启动库区次级河流综合整治。以整治城镇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为重点内容,优先推进具有饮用水源功能的次级河流污染整治,启动嘉陵江、乌江及龙溪河、苎溪河、龙河及澎溪河、香溪等重点次级河流综合整治项目,开展次级河流“水华”问题综合治理。七是发展绿色航运。通过集中回收、统一处理,逐步实现船舶污染物零排放,解决流动污染源问题。建成万州等重点港口的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逐步对库区航行船舶配套生活污水集污治理系统。加强船舶排污监管,建立完善库区及主要支流危险货物运输申报、跟踪监控机制,尽快形成应对危险货物运输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体系,增强船舶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以及处置清理能力。八是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在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推广建设氯化塘、沼气池、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等污水处理设施;加大科技帮扶力度,推广绿色生产,重点建设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 “一池五改”(建设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全面推广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技术,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导农民逐步改变生产方式,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畜禽养殖户建设废水处理回用设施、畜禽粪便处理和利用系统,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九是综合治理库区水土流失。把工程治理、生物治理、高新技术防治结合起来,进行山、水、林、田、路配套整治,统筹实施长江防护林、水库屏障带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小流域水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建设综合治理等“青山绿水蓝天工程”,并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监管。十是根据三峡库区实际,进一步加大“两个调整”(农村移民大量外迁安置和搬迁工矿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两个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有效缓解库区尖锐的人地矛盾,扩大和改善移民安置环境容量,显著减少库区的污染源和水土流失。十一是有序实施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解决库区人口超载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敏感,确保水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性措施。据测算,三峡库区生态移民搬迁安置人口为20万人。国家,重庆市、湖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制定生态移民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适时编制生态移民规划,采取农业安置、二三产业安置、自谋职业安置、劳务输出安置、教育培训安置、城乡统筹转移农村移民等多种安置模式进行安置,并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大政策信息宣传及科技培训力度,强化管理,促进生态移民有序进行。十二是进一步完善三峡水库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对三峡水库水生态环境进行全面全过程跟踪监测,为库区水环境保护奠定基础性工作。
4.5 加强科研工作,利用科技支撑提高水环境保护效益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支撑在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显著提升保护工作的水平和效益。一是库区各级政府要制定并实施有利于科研工作、科技创新的倾斜政策,提供良好的研究试验、生产经营的“软硬件”环境,引导和发展库区的科研工作与科技创新,同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长江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研究(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