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1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4-05 本文由寂寞安抚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资料

二、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的二因素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曾把价值归结为劳动,但由于他们弄不清劳动具有二重性,所以不能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到底;马克思指出;“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末,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象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部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马克思思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50页)。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第一次批判地论证的,它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只有掌握劳动二重性学说,才能正确理解商品的二因素,才能正确分析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和价值的本质,才能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同时,掌握劳动二重性原理,又是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不了解劳动二重性,就无法区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不能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也就不能科学地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如果不理解劳动二重性,不能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那么,对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地租等一系列问题。也都不能正确理解。

马克思也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解决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彻底革命,创立了完整、科学和革命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三、商品不是物,而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社会生产关系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的关系,被蒙上物的外衣,表现为物与物即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由于生产关系的物化,使商品具有神秘性,从而产生了对商品的好感,即商品拜物教。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透过物的外壳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从而说明商品不是物,而是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价值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价段的产物,不是永恒的,是一个历史范畴。

四、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交换过程的矛盾发展必然产生货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必然性。只有通过交换,私人劳动得到社会承认,实现为社会劳动,价值才得以实现。当商品转到购买者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进入消费过程,使用价值才能实现。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交换过程的矛盾。在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随着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为解决商品交换中的矛盾,就要求在众多商品中确定一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1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834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