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资料
得价值,而是要取得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同时又是价值形成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产品价值包括:第一,生产中消耗的原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第二,生产中消耗的劳动资料的价值;第三,生产中耗费的活劳动的价值。价值形成过程结束时,产品的价值和资本家预付的资本价值相等。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积劳动力在使用中创造的价值,可以是不同的量,后者可以大于前者。这样价值就可以增殖,剩余价值就可以生产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后,就使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加以使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取得劳动力耗费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差额。正是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这种价值增殖,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因此也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
八、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在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中,资本表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个部分。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客观条件,它的价值只会保存和转移,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它不仅能创造出补偿自己消耗的劳动力价值部分,还能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部分,即剩余价值。马克思根据资本这两个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的不同作用,把它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剥削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可变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直接源泉。
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从未科学而明确地提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概念,这两个科学范畴是马克思最先使用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的关键。它说明,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带来剩余价值,只有工人的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由于有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区分,所以就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揭示资本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理论前提。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区分,使马克思建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沦,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九、剩余价值率的正确公式
马克思在说明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说明了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价值变动的结果后,提出了正确计算资本对劳动力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
这三个公式都是表现资本对劳动力剥削程度的正确公式,但考察的角度不同。前两个公式从价值形式考察,后一个公式则从流动劳动的形式考察。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1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