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合作研究综述
亚自由贸易区,开展多领域合作,加强机制化建设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性建议。这个报告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东亚合作的长远目标, 即建立东亚共同体。2002年,10+3各国共同参与的《东亚研究小组最终报告》提出了17项近期可实施的合作措施,并就10+3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9项中长期合作措施。
吉林大学的池元吉和田中景(2000)提出建设“日韩经济合作体”的设想。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的汤浅楠胜教授(2001)提出,东亚正在形成有多个区域或次区域组成的“东亚经济走廊”,该机构的Yasuo Sawai还提出东北亚经济合作组织的构想。
日本一桥大学名誉教授小岛清(2003)著文⑦探讨了“东亚经济圈”的理念和目标,要形成以“ASEAN+3”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发展共同体(Asian Economic Community:AEC),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与长期繁荣是东亚经济圈的理念。长期目标(20-50年)使东亚成为三极世界经济中对等的一极,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然后提出在东亚进行产业协调分工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东亚经济圈”的形成与产业协调分工之间的关系;他还谈到日中两国互补的核心领导作用和东亚的国际通货问题,日元和人民币会成为东亚经济圈的基轴货币,两国应尽早建立汇率协调体制,用30年到50年的时间东亚统一货币体制或许会建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区主义盛行的同时,也有超地区主义的视角。日本学者Masahiro Kawai(河合正弘)提出,对于东亚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合作,OECD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国家)要承担关键的角色,比如要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一个自由的贸易体系,私人风险资本,尤其是FDI的稳定流动,并且要建立有效的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 ODA)政策。从东亚的经验得出的一个教训就是发展中经济必须加强国内政策、制度和监管框架,这样才能从OECD国家推动的良好政策中受益。
付骊元(2002)认为,亚洲地区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亚洲地区的多层次、相互交叉的合作结构。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发展阶段差别很大,经济结构多样化,再加上宗教、语言、文化、历史等原因,使得亚洲地区不可能象⑦ 2003年11月10日至14日,日本一桥大学名誉教授小岛清出席了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东亚经济圈”国际研讨会,报告了题为“面向东亚经济圈的形成”的论文。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东亚经济合作研究综述(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