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罗姆
财政研究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2010年第5期(总第109期)
公共资源自主治理二元性的博弈分析
对奥斯特罗姆原则的再认识
汪崇金
1,2
(1.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2.上海财经大学,上海 200439)
[摘 要]文章构建了基于公平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从 对未来的重视!和 对公平的关注!两个视角考察了公共资源的自主治理问题。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诶莉诺 奥斯特罗姆从长期存续的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制度中所概括出的八个设计原则,正是这两个视角的反映。文章通过对奥斯特罗姆原则的再认识,提出两点启示,即,成功的公共池塘资源使用制度既要明确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边界,还要处理好集体选择的二元性,即在集体选择中兼顾公平与效率。
[关键词]自主治理;集体利益;资源配置;利益分配[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0)05-0013-06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注意到公地的使用效率问题。加勒特 哈丁(G.Hardin)在1968
年正式提出了 公地悲剧!的概念,它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形:因为排他技术或成本的原因,草地往往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上放羊。就某一片草地而言,在某一再生周期,草地上作为饲料的绿草是既定的,一旦羊的规模达到一定规模(即拥挤点),再增加羊的数量就会导致草地的过度使用,在这片草地上放牧的牧民都会因此而受损。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单个牧民来看,即使草地上羊的数量已经过多(即超过拥挤点),他依然想不断增加放羊的规模,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 公地悲剧!就会不可避免。若真如此,那么就会引发出这样一个悖论,即个人理性的策略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局,也就是说,在公地有效使用的问题上,理性的生灵之间的合作是不可能的,这毫无
[1]
疑问地抛弃了我们对理性的解释。
与哈丁不同的是,群体理论者相当乐观,并相信,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会自愿地为促进他们的共
[收稿日期]2010-09-10
同利益而行动。不过,认为从理性的和寻求自我利益的行为这一前提可以逻辑地推出集体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采取行动,这种观念事实上是不正确的。除非一个群体中人数相当少,或者除非存在着强制或其他某种特别手段,促使个人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否则,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现他们共同的或群体的利益而采取行动。也就是说,在有些情况下,牧民会就草地的使用问题而付出行动的。当然,付出行动只是一个前提,而能否实现公共草地的有效使用还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即, 制度怎么会得到供给!和 供给什么样的制度!。
第一个层面的问题是制度变迁理论试图要回答的,而这里只考虑第二个问题。传统的作法是:要么将草地私有化、要么对其实施政府管制。人们不禁要问,除此之外是否还别有选择呢?作为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物之一埃莉诺 奥斯特罗姆(E.Ostrom),提出了在政府与市场之外的另一个方案。她认为:没有彻底的私有化,没有完全的政府权力的控制,使用者会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而且,奥斯特罗姆还基于大量的案例分析,总结了长期存续的
[4]
[4]
[2,3]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09CJGZ37)。
[作者简介]汪崇金,男,安徽桐城人,山东财政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公共资源自主治理二元性的博弈分析_对奥斯特罗姆原则的再认识_汪崇金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