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在室内滑雪环境中的作用.doc
空调在室内滑雪环境中的作用
为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设置了两条滑雪道,其中高级道全长250m,初级道全长160m,逐段有不同的坡度,分别为17和11.高低落差60m,建筑的最高点高545m,顶部宽24m,底部宽80m.滑雪区的中部设置提升缆车,两侧设置排水沟。配电室、制冷机房等设备用房位于滑雪区坡道下。屋顶为单拱钢结构,外敷设冷库板,在拱两侧的最低点设置雨水沟。滑雪馆能同时容纳500人。
服务区主要为附属用房,如租赁雪具、更换滑雪服的房间及部分餐饮、洗浴、娱乐用房,该部分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方式,其冷热源及空调系统与滑雪区相对独立,在此不作赘述。
2主要设计参数2.1室内设计参数我国现有的设计规范及暖通、空调、制冷手册尚未提及对滑雪馆内设计参数的要求,在确定室内设计参数时,既要考虑满足人体舒适要求,又要考虑节能运行,借鉴国外多个滑雪馆的设计运行状况和经验,同时结合本滑雪馆的建筑构造、空调形式、造雪方式等特点,将室内设计参数确定如下。
滑雪馆全年营业期间(10:000:00)室内温度为-3,相对湿度为6080,新风量为25m3/(人h);造雪及雪场维护期间(0:0010:00)室内温度为-3。
2.2室外设计参数北京地区室外设计计算参数,参照《冷库设计规范》,计算滑雪馆围护结构热流时采用夏季空调计算日平均温度。
3围护结构做法围护结构的性能对滑雪馆能否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国外有的滑雪馆采用双层围护结构,并在顶部设置风机,将传入夹层的热量用风机排走。这种做法施工工艺复杂,风机常年运转能耗大,同时要占用滑雪区的部分面积。目前保温隔热技术已日趋成熟且保温材料性能得到了不断改进,本工程采用了单层围护结构,其传热系数能达到甚至优于某些双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3.1外墙及屋顶外墙面积在整个围护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其保温性能对滑雪馆冷负荷的影响很大。外墙采用带镀锌钢板面层的保温复合板,保温材料为挤塑板。保温层的厚度在满足最小传热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其初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的大小来确定。
同时在保温板的固定、拼接方面避免冷桥的出现。此外,埋在地下和土壤接触的滑雪馆外围护结构部分,在保温层外增设了防潮层。
屋顶还要考虑太阳辐射和防潮隔汽方面的问题,具体做法为在保温复合板的外侧增设了岩棉保温层和防潮层。此外外墙和屋顶外表面均为金属本色,增强对太阳光的反射。
3.2滑雪道(含架空地板和保温地面)设计滑雪道时希望雪层下部分冰雪缓慢自然融化更新,即雪层表面的温度为-3,而底部的温度为0左右,此外,架空部分雪道的外表面不能结露。对于埋在地下的雪道来说,因为雪层底部的最低温度为0左右,不存在像滑冰场或冷库底板下部土壤冻结的现象,因此该部分雪道可不做架空层,用于土壤防冻的卵石层也可适当减薄。
为满足各部分温度的要求,笔者通过计算得到了所需保温层的厚度(如和所示,现场发泡聚氨酯导热系数小于003W/(mK))。雪道板倾角为11,室外风速为125m/s时,外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为7511W/(m2K),在计算时取为8W/(m2K)。通过计算发现,雪道板下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只要大于4W/(m2K),全年就不存在结露问题。
埋地部分雪道和架空部分雪道的结构分别和。
为了使冰雪自然融化的水通过滑雪馆两侧的水沟有组织地排走,雪道上每隔15m设置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空调在室内滑雪环境中的作用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