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目标,自己和自己比,保证每天进步一点点。
②常指责孩子的失败。
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一位家长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另一位家长却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前一位家长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后一位家长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给孩子造成伤害。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应该赏识和鼓励自己的孩子。
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刻骨铭心的影响,对孩子的一句赞许一声鼓励,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我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大群羊,妈妈就给我下达了任务:每天负责给羊割草,并且规定了草堆到背篓的具体位置。被动接受任务的我,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于是挖空心思地偷懒耍滑:先是在背篓里垫土,烘托草的数量之多(现在想来,那时好傻,多沉啊!),后来聪明了一些,用斜插的树枝架空背篓的底部,以瞒天过海......可是,有一天我却主动超倍地完成了任务。那天我背着草走在回家的路上,恰好碰到在地里打理棉花的几个婶婶,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啊?那么能干,割那么多草,真争气”“老三家的,那孩子可争气了,不仅能干,听说学习还是拔尖的呢”另一个回答。听到这样的话,一种自豪感涌上心头,我顿觉血往上涌,小腰挺得笔直,步伐加快了不是一星半点,激动得小脸肯定也红透了。到家后,我又急急地赶回地里,加快割草的速度,准备割完草后还从那条路上过,还受到那几个婶婶的的夸奖,结果如愿以偿,我又狠狠地享受了一次被表扬的感觉。等到第三次时,我心里甚至期盼“婶婶,千万别走了啊!”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在一所学校,将一份学生名单交给教师,声称名单上的学生经过考察和鉴定,智商出众,发展潜力巨大。名单在班上公布了。结果八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果然个个成绩优异,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没对这些学生进行过什么考察,只不过是照花名册随意开出的而已。是老师们相信了专家测验的结论,相信了那些名单上被指定的孩子比其它孩子聪明有前途,于是给予他们更多的赏识和鼓励,对他们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名单上的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鼓励,自信心倍增,求知欲旺盛,因而比其他孩子进步得更快。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国人戏称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可见,正面的赏识和鼓励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说: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你真笨,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不出来!你啊,我看是稀泥糊不上墙,真是没指望了。”不如换个角度说: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60多分,不错呀!“孩子,妈妈相信你,相信你努力后会取得好成绩,相信你能成为最好的自己。”等。这样他体验到的是亲情的鼓励而非冷酷的指责。所以,请家长朋友们记住这样一句话:“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③在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承担的最主要的职责不是陪读,不是代替,而是培养一个好习惯。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比如:有些家长每天义务崔孩子起床,从没有让孩子自己定过玲;帮助整理书包、推自行车,晚上铺床,早晨叠被;孩子起晚了,就给老师打电话说孩子身体不舒服;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家长就谎称家里有什么事情耽误了孩子做作业等等,在包办代替和故意撒谎的作用下,孩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自然建立不起来。所以就会出现在家会做,到考场上就不会作的怪现象,并且是家长越着急,孩子越不急,反正一切都由别人替自己操心。结果,家长很累,孩子反而没有长进。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家长学校讲座讲稿(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