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树 等:软件过程建模方法研究 537
和全球化的支持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法和实现框架.但在上述研究的具体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如下的困难:相应的理论方法和实现框架的引入,需要每个组织内部能够很好地实现模型驱动的开发,能够准确地定义组织间的交互方式和接口,并可以处理由于涉及更多因素所带来的不可预测性,而这在现实的开发环境下往往很难被满足.
在实施过程中将会面临很多相互矛盾的需求,比如形式化和非形式化、抽象和具体、明确和非明确的控制流、易于理解和易于分析等.而其中的核心是软件过程建模方法的形式化需求和非形式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的区别,主要在于建模语言语义的严格程度.若一个建模方法被称作形式化的,则应该具有比较严格的操作语义.因此,设计一个新的过程建模语言的关键是如何在形式化和非形式化之间做到平衡[41],而一般的策略是针对过程的不同层次或者过程的不同部分,分别采用形式化程度不同的方法来表示[58,91].理想的情形是,不同程度的形式化方法之间的语义基本相同且可以实现相互间的转换,从而使得软件过程的表示和分析能够无缝地集成在一起[15].
一种多维度的集成化软件过程建模方法 4
随着软件开发过程复杂性、动态性和分布性的日益加强,客观上对于支持软件开发活动的PSEE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软件过程的文档化、执行、分析、演化以及对于分布式的支持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由过程复杂性、动态性和分布性所带来的新需求.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软件开发活动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要素,而如果只是从某些特定的方面去考虑和组织一个软件过程,将会因对某些内容的忽视而给开发项目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持对软件开发中最为重要的过程、技术和经济要素的描述和管理,在综合了软件过程、软件工程经济学和软件开发技术这3个领域已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集成化的软件过程框架TRISO Model(TRidimensional integra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49,53].如图8所示,该模型的3个维度分别是软件工程过程维、软件工程技术维和软件工程人力维,而3个维度内的主要对象(first-class object)分别是活动(activity)、制品(artifact)和人员(actor).对于技术维,制品上的操作将会与开发技术密切相关(比如:代码重构涉及到重构技术、需求制定涉及需求分析和提取技术等),开发集成(development integration)主要从制品上所可以实施的行为,以及制品间的转换关系来描述软件工程中的技术因素.对于过程维,一系列有序的开发活动构成了该维的一个主线,其中的过程集成(process integration)主要描述活动间的并发和组合关系.对于人力维,主要是从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出发,每个角色具有与完成特定任务相关的一组行为以及一定的组织结构,服务集成(service integration)主要是描述人员之间完成特定任务的并发组合方式.三维之间的对象通过并发方式组合在一起,相互之间分别由数据集成(data integration)、使用集成(use integration)和管理集成(management integration)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软件开发过程.图9给出了3个维度上对象间的交互模型,其中每个维度内的对象都可以采用顺序和并发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通过同步或者异步的方式传递信息,而维间对象通过并发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并通过同步方式实现相互间的协调和同步.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软件过程建模方法研究(20)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